三國詩詞《禰衡之死》原文|譯文|賞析
黃祖才非長者儔①,禰衡珠碎此江頭②。
今來鸚鵡洲邊過③,惟有無情碧水流④。
【釋詞】
①儔:(chou)伴侶。李白《贈崔郎中宗之》:“草木為我儔?!?/p>
②珠碎:泛指人亡。
③鸚鵡洲:東漢末黃祖為江夏太守。其長子射(yi)大會賓客,有獻鸚鵡者。射舉杯走到禰衡前說:“愿先生賦之,以娛嘉賓。”禰衡遂作《鸚鵡賦》。后他被黃祖所殺,葬地故名鸚鵡洲,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西南長江中。
④惟:只。
【賞析】
自視其高,傲慢狂氣,不肯隨便屈就,這在封建知識分子中是不乏其人的?!?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gsdq/sgsc/"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三國演義》中的禰衡是個典型。當曹操夸贊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將時,他把這些人逐個貶低:“此等人物,吾盡識之;荀彧可使吊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其余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如此狂妄,曹操那里能容他,只因他素有名氣,遠近所聞,不忍殺之,派他為使,說降劉表。禰衡見劉表“雖頌德,實譏諷”。劉表不喜,又令他去見黃祖?!包S祖與禰衡共飲,皆醉。祖問衡曰:‘君在許都有何人物?’衡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除此二人,別無人物?!嬖唬骸莆液稳?’衡曰:‘汝似廟中之神,雖受祭祀,恨無靈驗!’祖大怒曰:‘汝以我為土木偶人耶!’遂斬之。”禰衡死時才二十六歲。禰衡確有文才,曹操對楊修說:“禰衡文章,播于當今,吾故不忍殺之?!钡[衡狂狷悖世,與傳統中國宗法社會結構不能相容。他的悲劇是必然的,至于最終死在誰人之手,那是由具體環境決定的。曹操很想殺他,但恐“天下必謂我不能容物”,故借刀殺人,足見其陰險奸詐。劉表老奸巨滑,看透了曹操的險惡用心,他說:“禰衡數辱曹操,操不殺者,恐失人望;故令作使于我,欲借我手殺之,使我受害賢之名也。吾今遣去見黃祖,使曹操知我有識。”劉表知道江夏太守黃祖為人性情急躁,故意送禰衡到他那里??胥o禮的禰衡又不懂得處世之道,焉能不被殺呢?
這首七絕詩是引用唐代詩人胡曾的。詩人對黃祖殺害才子禰衡既憤慨又嘆惜,詩劈頭就譴責黃祖沒有長者的氣度和胸懷,只因年輕人幾句狂言,便殺之而后快。表露了他對禰衡的同情和理解。禰衡既不愿做匍伏在皇權腳下的奴才,又不愿做文死諫似的封建愚忠,而是想憑借自己的文才去塑造自己的獨立人格。他在《鸚鵡賦》一文中借鸚鵡的豐姿、性格,抒發了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憤。鸚鵡的材質可比鸞鳳。如今它離群喪侶,萬里漂流,俯仰于籠檻之中,心中無限悲傷。禰衡以鸚鵡為題,處處契合自己的身世。從中我們體味到其表面是那樣的桀驁不馴,而內心卻異常痛苦,是一個具有雙重人格的形象。禰衡形象的深刻性,不在于表現抑曹的思想傾向,而在于透過一個特殊的封建知識分子形象,揭示了中國封建知識分子雙重人格的普遍現象。
這首詠史詩,在藝術表現上不再是將歷史現象敘述之后,有感而發,而另具特色:詠史成分極其概括,甚至只是點到歷史陳跡。而將眼前的自然景物與歷史的遺跡融為一體,仿佛自然的山光水色、雨絲斜陽也走進了歷史,賦有了歷史的情思。在禰衡之死上沒有過多地傾注筆墨,卻悲涼地寫下了詩人當時的心境:“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比缃裎锸侨朔?,只有浩蕩的長江,無語東流,蒼茫一片,染上一層凄涼的情調。詩人指斥黃祖殺禰衡的無情,化作了意象的圖畫,碧水無情。這首優秀的詠史詩增強了小說的抒情色彩。
上一篇:三國詩詞《短歌行》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空城計》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