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唐琬·釵頭鳳》唐 琬
唐 琬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嘗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①。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注釋 ①闌珊:將盡,將止。
李香君小像 【清】陳清遠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鑒賞 關于本詞,唐琬與陸游有一段悲情往事。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唐琬與丈夫游沈園時遇陸游,經丈夫同意為陸游送去酒肴。詞人與前夫陸游青梅竹馬,感情深厚,卻不獲于其姑,被迫改嫁。十年后,遇前夫于沈園。一別十年,自是物是人非,“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陸游因此寫下一首《釵頭鳳》(紅酥手),題于沈園壁上。唐琬亦和一闋《釵頭鳳》,即是本詞。兩首詞應對比欣賞。
與陸游的《釵頭鳳》不同,詞人上闋開首兩句即是對拆散二人姻緣因素的控訴。“世情薄。人情惡”既回應陸游詞中“東風惡。歡情薄”,又強烈地斥責了封建家長制度。陸游詞中未指明二人為何分離,恐怕是出于對母親的愚孝,僅以“東風”作為控訴的對象,以與唐琬的“歡情薄”的悲劇命運作為二人分離的原因。而唐氏勇敢地指出“人情惡”(即陸游母親的苦苦相逼)才是主要原因。“世情薄”一指自己作為陸母的親侄女,不僅沒有得到親緣關系帶來的疼愛,卻遭受被逼分離的痛苦;二指社會家長制的黑暗,讓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雨送黃昏花易落”回應“滿城春色宮墻柳”一句。陸詞以滿城春色中愈發嬌媚之宮墻柳喻指佳人,而唐詞以黃昏雨中即將逝落的殘花比喻自己,表達更為悲涼。這黃昏之雨,又怎么不是詞人黃昏時思念的淚水呢?后兩句“曉風干。淚痕殘”正是承上而來。詞人心中悲痛,終夜啼哭,一直到天明仍未停下,委實令人心碎! 上闋“欲箋心事,獨語斜闌”回應“一懷愁緒,幾年離索”而來,言詞人分別的十年日夜思念陸游,想要寫信給他,而自己已經嫁作他人婦,丈夫又對她很好,不能做出有悖禮教的事情,矛盾痛苦的心理無人能訴說,只能“獨語斜闌”,這種痛苦又是多么地令人感到人生艱難! 故而最后三字是三個“難”。
下闋言眼下的情況,長歌當哭,情何以堪! “人成各。今非昨”,言十年已去,物是人非,咫尺天涯,陸游已經不是當年唐琬的丈夫陸游,而唐琬也已經不是當年美麗靈秀的唐琬了。“病魂”一句是寫自己現在體弱多病,更是寫自從夫妻分離以后自己的魂魄已經被陸游帶走,猶如秋千架上的繩索,飄飄蕩蕩,不屬于自己,再也找不到幸福的感覺。“角聲”以下幾句,說的是每當夜深人靜,丈夫已經睡去,總禁不住想起傷心往事,側耳傾聽,角聲越發寒冷,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下來,一直哭到快要天亮的時候。怕人詢問,只能咽下眼淚在別人面前強作歡顏,包括在陸游面前。詞人隱瞞病情,隱瞞悲傷,隱瞞無盡的思念,可是,這又能瞞得過誰呢?這首詞是詞人的血淚之作,一聲一嘆如杜鵑啼血,悲凄異常。(張力)
鏈接 宋代禁止姑舅表婚的法律流為具文。兄弟之子女與姊妹之子女結婚,謂之姑舅表婚。此為原始時代亞血緣婚的一種殘余。宋代法律禁止姑舅子女通婚,但朝野上下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使其流為具文。如仁宗女兗國公主下嫁李瑋,瑋即仁宗舅之子。世俗更認為“因親及親,以示不相忘,此最風俗好處”(《袁氏世范》卷一)。其間也不乏持異議之有識者,如朱熹就說“只怕不是”。
上一篇:《兩宋詞·陸游·釵頭鳳》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毛滂·殢人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