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碑文的賞析與寫作·墓碑·《郭泰碑》(東漢·蔡邕)
先生諱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實有懿德,文王咨焉。建國命氏,或謂之郭,即其后也。
先生誕應(yīng)天衷,聰睿明哲,孝友溫恭,仁篤慈惠。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廣大,浩浩焉,汪汪焉,奧乎不可測已。若乃砥節(jié)厲行,直道正辭,貞固足以干事,隱括足以矯時。遂考覽六經(jīng),探綜圖緯,周流華夏,隨集帝學(xué),收文武之將墜,拯微言之未絕。于時纓緌之徒,紳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聲而響和者,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
爾乃潛隱衡門,收朋勤誨,童蒙賴焉,用祛其蔽。州郡聞德,虛己備禮,莫之能致。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舉有道,皆以疾辭。將蹈洪涯之遐跡,紹巢許之絕軌,翔區(qū)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稟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寧二年正月乙亥卒。
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懷哀悼,靡所置念,乃相與惟先生之德,以謀不朽之事。僉以為先民既沒,而德音猶存者,亦賴之于見述也。今其如何,而闕斯禮?于是樹碑表墓,昭銘景行,俾芳烈奮于百世,令問顯于無窮。
其辭曰:于休先生,明德通玄;純懿淑靈,受之自天;崇壯幽浚,如山如淵。禮樂是悅,詩書是敦;匪惟摭華,乃尋厥根;宮墻重仞,允得其門。懿乎其純,確乎其操;洋洋縉紳,言觀其高;棲遲泌丘,善誘能教;赫赫三事,幾行其招。委辭召貢,保此清妙;降年不永,民斯背悼;爰勒茲銘,摛其光耀;嗟爾來世,是則是效。
【譯文】
先生名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其先世出自姬姓周朝。王季之子,有個叫虢叔的,非常有美德,周文王常向這位兄弟咨訪政事。周初封邦建國,以虢命名其氏姓,有人呼之為郭,先生就是其后人。
先生的誕生,承應(yīng)上天的福佑,聰敏睿智,深明事理,孝敬長輩,友善兄弟,溫良謙恭,仁義誠篤,慈愛寬惠。其器量弘廣深沉,氣象開闊博大,像浩浩江河,汪汪海洋,深邃而不可測啊。至于砥礪節(jié)概,激勵操行,遵行正道,端正言辭,正直堅定足以擔(dān)當(dāng)大事,律己恕人足以矯正流俗。于是研讀儒家六經(jīng),探索河圖緯書,周游華夏大地,摭集帝王之學(xué),收拾即將墜失的文武之道,拯救還未中絕的仲尼微言。這時,在冠纓飾緌的士人和紳帶玉佩的賢達中,望其形表就追隨,聽其嘉音就跟著唱和的人,就像江河奔歸汪洋大海,水族朝宗元龜神龍。
先生卻遁隱蓬門,接納群朋,殷勤誨導(dǎo);愚蒙有賴于你,盡祛知性之蔽。州郡聞此德行,虛心折節(jié),備以大禮,卻不能延致。群公交口推譽,于是召為司徒掾,又舉其為“有道”,先生都以病推辭。準(zhǔn)備沿著道家神仙洪涯先生遙遠的足跡,繼承上古高士巢父、許由超脫之行跡,以舒展的雙翼騰翔于區(qū)宇之外,以高蹈的舉動超越于天衢之上。可惜秉承于天的壽命不長,享年四十二歲,于建寧二年正月乙亥日去世。
凡是四方同好之人,都懷著深切哀悼之情。沒有什么可以容得下這種思念,因而互相緬懷先生之德,追憶其不朽之事。都認為:先人已經(jīng)逝世而德行依然存在的原因,也是有賴于被人追述。如今將怎樣呢?難道反闕此禮!于是就樹碑表墓,昭然銘刻光輝的德行,以使其美好的事跡流傳百世,崇高的聲名永遠顯揚。
銘辭說:嗚呼先生明德,通達大道精玄。純美善良聰明,稟賦受自上天。崇高偉大如山,幽遠深邃如淵。禮樂令你愉悅,詩書令你勤奮。不僅摭拾精華,還為找尋本根。孔學(xué)宮墻高深,先生真得其門。美者是其純正,堅者是其節(jié)操。多少士林君子,言行仰之彌高。游息丘泉之間,循循善誘能教。赫赫朝廷三公,幾度折節(jié)相邀。婉言拒召辭舉,保全自身清高。可惜享年不永,萬民因而悲悼。于是刻此銘辭,刊布先生光耀。嗟嘆悠悠來世,楷模足供仿效!
【賞析】
此碑墓主郭泰字林宗,曾被人舉為“有道”,亦稱《郭有道林宗碑》、《郭林宗碑》、《郭有道碑》。
作者蔡邕(132—192),字伯喈,東漢后期著名的學(xué)者、文學(xué)家、書法家和音樂家。但他主要還是文學(xué)家,他的文句典雅,音節(jié)協(xié)諧,多用偶句。在東漢文學(xué)家中,他流傳至今的作品最多,達百余篇,而碑文就有40余篇,約占其全部文章的三分之一。在這眾多的碑文中,他把《郭泰碑》視為自己志墓文的壓卷之作。在碑志文體的創(chuàng)作與演變史上,他是開一代風(fēng)氣的大家。
《郭泰碑》的章法,結(jié)構(gòu)清晰。全碑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散文部分的序,用以傳事跡;一是韻文部分的詞,用以頌功德。后代碑志幾乎都套用這一結(jié)構(gòu)。《郭泰碑》序傳的第一段記其先代世系,用虢叔來光大門楣,自然未必可靠,因《郭泰傳》里曾直說其“家世貧賤”,但追述先世的榮耀卻成為以后志墓文不可少的開場白。碑文以下兩段敘述郭泰生平:第二段寫其品性、學(xué)問和聲望,以虛寫為主;第三段寫其收徒教學(xué)、拒絕征辟、享年不永等行事,稍涉實寫,但實質(zhì)性敘述也不多。第四段則交代了“樹碑表墓”的由來。敘先世,述事跡,記追思,序文部分的三段式干凈利落,毫不拖泥帶水。這種三段式的寫法,成為后來志墓文的一般程式。
《郭泰碑》的敘事,可謂是簡潔概括。如碑文敘述郭泰因德才而為士人推崇追隨,僅以“纓緌之徒,紳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聲而響和”來簡括;而《郭泰傳》則歷述李膺、黃瓊、范滂等人與他的交往言行,來反復(fù)凸現(xiàn)這一側(cè)面。又如《郭泰傳》詳記其在黨錮之禍中遭遇:“林宗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及黨事起,知名之士多遇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閎得免焉。遂閉門教授,弟子以千數(shù)。建寧元年,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閹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慟。”而碑文則僅以“翔區(qū)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加以隱括。如此簡明扼要,這點與碑志要勒石上碑,篇幅不能漫無節(jié)制有關(guān)。
《郭泰碑》的行文風(fēng)格,質(zhì)樸典雅。碑志文體的獨特要求:要表達哀悼之情,必須質(zhì)樸,忌諱浮華靡麗的文風(fēng);要表彰猗與之德,必須典雅,應(yīng)重視華贍雅致的文采。《郭泰碑》對兩者之間的度把握得恰到好處。整篇碑文樸實無華,基本上不加修飾直敘其事,遣詞造句也以莊重厚實為基調(diào)。
上一篇:祭文賞析·《祭黃帝陵文》(毛澤東)
下一篇:譜牒·《隴靖邑李氏家譜》[](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