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方知后主是庸才》原文|譯文|賞析
追歡作樂笑顏開,不念危亡半點哀①。
快樂異鄉(xiāng)忘故國②,方知后主是庸才。
【釋詞】
①危亡:亡國之悲。
②異鄉(xiāng):相對蜀國而言,指魏國洛陽。
【賞析】
魏司馬昭命遷后主于洛陽,并封其為安樂公。一次,后主親自到司馬府下拜謝,司馬昭設(shè)宴,席間后主竟“樂不思蜀”。
劉禪在位時是昏君,亡國后是庸才。《三國志·后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一個細節(jié):“樂不思蜀”,全部嫁接到小說情節(jié)之中。
昭設(shè)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于前,蜀官感傷,獨后主有喜色。昭令蜀人扮蜀樂于前,蜀官盡皆墮淚,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昭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至于此! 雖使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乃問后主曰:“頗思蜀否?”后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須臾,后主起身更衣,郤正跟至廂下曰:“陛下如何答應不思蜀也? 倘彼再問,可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蜀地,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晉公必放陛下歸蜀矣。”后主牢記入席。酒將微醉,昭又問曰:“頗思蜀否?”后主如郤止之言以對,欲哭無淚,遂閉其目。昭曰:“何乃似郤正語耶?”后主開目驚視曰:“誠如尊命。”昭及左右皆笑之。
大概這個故事流傳很早,唐朝詩人劉禹錫就曾用詩概述過:“凄涼故蜀妓,來舞魏宮前。”劉禪亡國之后,不以為憂,更不以為恥,被俘虜?shù)轿簢ィ埂皹凡凰际瘛薄!白窔g作樂笑顏開,不念危亡半點哀。快樂異鄉(xiāng)忘故國”,如此昏聵透頂?shù)娜耍稳四軌蜉o佐使之長治久安。
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禪從十七歲當皇上,至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一共做了四十一年皇帝,這期間先后有諸葛亮、蔣琬、費祎、姜維這些杰出的人才出仕入相。雖是無為天子,但被神圣的地位、顯赫的聲勢、隆重的禮儀包裹著,人們不知道,也不敢隨便議論圣上。直到劉禪做了亡國之君,人們終究看到他的真相,“方知后主是庸才”。十七歲至五十七歲劉禪執(zhí)政時期正是青壯有為的英年時期,而劉禪竟窩囊、愚蠢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方知”二字浸透著人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難怪昭烈廟早些時候還有劉禪塑像,以后被人們搬掉,就再也看不到這個敗家子了!
上一篇:三國詩詞《截江奪主贊趙云》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曹丕禪漢》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