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王安石·南鄉(xiāng)子》王安石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①。郁郁蔥蔥佳氣浮②。四百年來成一夢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④。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⑤。
注釋 ①帝王州:帝王居住的地方。這里指金陵。南朝梁謝朓《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②佳氣:美好的云氣。古代以為是吉祥、興隆的象征。前人以為金陵有王者之氣。③四百年: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建都在金陵的王朝,共三百六十七年,四百年是舉約數(shù)。④“晉代”句:引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原句。⑤“檻外”句:引用唐王勃《滕王閣》詩原句。
鑒賞 本詞是作者在金陵登樓懷古時所作的一首集句詞,情調(diào)與《桂枝香》(登臨送目)相近,很可能寫于同一時期。此詞同王安石的詩文一樣,具有較強的社會意義和政治色彩。
滕王閣圖 【元】 佚名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安石晚年再次罷相,退居金陵鐘山之時的心境頗為復(fù)雜,既有返歸自然的愉悅,也有對功業(yè)未成的慨嘆和對自身遭遇的不平。由于政治上受到壓抑,他“遣情世外,其悲壯即寓閑淡之中”(清吳之振《宋詩鈔·臨川詩鈔序》)。在他的看似“閑淡”的詩詞中,實際上還蘊蓄著郁積難排之情。就在這種錯綜復(fù)雜的心緒下他寫作了此詞。
此詞上闋?wèi)压牛①澚哦冀鹆甑姆比A。金陵城自古以來便是帝王之都,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王氣浮盛之地。如煙如夢的四百年已逝,往事堪愁,晉代的衣冠貴族早已經(jīng)成為歷史陳跡。上闋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中的名句“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表達對歷史變遷的感慨悵惘之情。
下闋寫登樓覽勝,抒發(fā)往事似水的惆悵。作者登上高樓,極目遠眺,心情難平。王安石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實現(xiàn)強民富國的愿望,然而由于守舊派的阻撓,他心愿未遂,又心有不甘。“繞水游”表明了作者心中憂愁縈繞,難以排解,所以漫無目的地繞著江岸散步,借以排遣內(nèi)心的無邊愁緒。“上盡層城更上樓”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鸛雀樓》)之意相近,他試圖通過登高望遠的方式來排遣憂愁,然而終是難以釋懷。眼見時光流逝,事業(yè)未竟,面對著滔滔江水,他不禁發(fā)出了“往事悠悠君莫問”的感慨。下闋末句化用唐代王勃的《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之句,有世事如流水之意。“空”字恰是彼時彼地作者“心事浩茫連廣宇”(魯迅《無題》)的真實寫照。以“檻外長江空自流”作結(jié),形成了一個高遠深邃而又生生不息的意境。六朝興亡的舊事隨流水而去,自己一生在政治上的作為也付之東流了,唯有長江之水仍是晝夜奔騰不息。
作者以金陵為題來詠史述懷,把六朝興盛與衰亡的歷史看作是人生“一夢”。這種思想看似消極,其實隱含了王安石借詠史抒發(fā)退隱后的孤寂之感和罷相后的憂國憂民、悲憤沉痛的心情。與《桂枝香》相比,此詞雖然形象不夠鮮明,氣勢也不夠雄健,但情感充沛,情調(diào)悲涼,讀來令人感同身受,容易引起共鳴。(李飛躍)
鏈接 集句詞。集輯前人詩歌成句組織融匯成篇的一種特殊詞體,謂之集句詞,也稱“四體”“百家衣”。一般認(rèn)為集句詞創(chuàng)始于北宋的王安石。據(jù)宋王明清《揮麈馀話》卷二載王安石《菩薩蠻》(海裳亂發(fā)皆臨水),題曰“集句”(見320頁)。此外,王安石詞中還有其他集句詞,只是這些集句詞皆未注明所集詩句的出處。同時而稍后的蘇軾也寫下了一些集句詞,如題曰“集句”的《南鄉(xiāng)子》就有3首,而且皆注明了集句的出處,大多為唐人詩句。后來,黃庭堅也曾模仿王安石作《菩薩蠻》集句詞。此外,賀鑄、周邦彥、辛棄疾等也多集輯或點化前人詩句入詞,尤其是辛棄疾甚至集經(jīng)、史、文、賦之句入詞。當(dāng)然,由于音律的限制,有時須對原句稍作割裂、增損乃至彌縫等處理。從現(xiàn)存宋代比較典范的集句詞來看,一般多用《生查子》《浣溪沙》《玉樓春》《菩薩蠻》《南鄉(xiāng)子》等篇制短小且形體較整齊的詞調(diào),所集也多為唐人五、七言詩句,蓋因二者在句式、音律方面較易融合。至清代,集句詞的創(chuàng)作則趨向精嚴(yán),如朱彝尊的《蕃錦集》,不僅全集皆為集句詞,而且完全是集前人詩、詞之句而成,堪稱獨具一格。(據(jù)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兩宋詞·張先·南鄉(xiāng)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蘇軾·南鄉(xiāng)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