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埜·沁園春》原文賞析
泉 南 作
自入閩關(guān),形勢山川,天開兩邊。見長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潑黛,萬馬回旋。石磴盤空,天梯架壑,驛騎蹣跚鞭不前。心無那,恰鷓鴣聲里,又聽啼鵑。
區(qū)區(qū)仕宦誰憐。道有志、從來鐵石堅。但長存一片,忠肝義膽; 何愁半點,瘴雨蠻煙。盡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遂斯游豈偶然。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傳。
這首詞在元詞中頗具特色。它生動地描寫了泉南山川形勝以及旅人由畏難、凄楚到自憐、自勉,以至欣喜的感情變化過程,使詩人的自我形象躍然紙上。
上片著重寫閩地泉南山川形勢之險峻峭拔,氣勢宏偉,一氣貫注,如鷹隼俯沖而下,驚心動魄,令人大飽眼福。作者能把握住泉南山川的總體氣勢,抓住特點,突出奇景、險景,大筆涂抹,細心點染,使整個畫面呈現(xiàn)出一種壯美。開頭三句先勾勒出閩地總的景觀,說明閩關(guān)之內(nèi)與閩關(guān)外山川形勢大不相同,有如兩個天地,給人一種新鮮感。以下具體描繪這些景色。“見長溪漱玉”六句寫景色的奇與險,令人望而生畏。由于“驛騎蹣跚鞭不前”,因而作者發(fā)出“心無那”的嘆息。“無那”即無奈。這三句寫旅途的艱險使旅人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又聽到“行不得也” 之聲,更增添了內(nèi)心的凄苦,為仕宦奔波而自憐的心情作鋪墊。
下片由愁苦轉(zhuǎn)為振作。小官兒是不大為人關(guān)注的。“誰憐”,即無人憐惜,亦即自憐自惜之意。“道有志”的“道”,即“人道是” (人們說) 之“道”。這一句意在為自己鼓氣,表明自己應當振作起來,具有剛強的意志。從“但長存一片”至“不供杯杓”,表明自己只要忠義之心長存,任何艱難險峻都不在話下,從精神氣質(zhì)上表現(xiàn)了對惡劣環(huán)境的蔑視。“盡卷南溟,不供杯杓”,何等氣勢! “南溟”即南海。作者自信地認為,只要具有堅強的意志,忠義常在心中,那點蠻煙瘴雨又算得了什么?那怕傾南海之水都不夠供我杯杓之飲!“得遂”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表明自己懷抱忠義之心,那怕經(jīng)歷千難萬險,也有決心戰(zhàn)勝它。一方面又為能夠?qū)崿F(xiàn)此行而感到自豪,增添了許多樂趣,甚至有意外的收獲。“豈偶然”用在這里顯得貼切自然,極富表現(xiàn)力。這一問,既收攏前意,又引發(fā)后文。“天公意”三句,以雄健瀟灑的筆觸,抒寫自己的快意、欣慰和收獲。“天公意”不過是一種托辭,卻表達了作者一種意外的欣喜心情。“醉墨”,指醉中作書畫。例如陸游《歸云門》詩:“壞壁塵埃尋醉墨,孤燈餅餌對鄰翁。”張埜來到這邊遠地區(qū),正好給他的墨跡流傳海外提供了機會,有所失也有所得,真是天公有意啊!
這首詞具有豪放詞風的特點。表現(xiàn)在取景上,多取險景、奇景、壯景,如“長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潑黛”、“石磴盤空”、“天梯架壑”、“萬馬回旋”等,具有雄奇峭拔的氣勢,給人以壯美之感。作者的視野比較開闊,在描寫景物時,著重寫總體氣勢,在體積、力度、速度、空間等方面都體現(xiàn)出豪放詞的特點。當然,這首詞在寫景方面,顯然脫胎于辛棄疾的《沁園春》 (迭嶂西馳) 一詞。表現(xiàn)在抒情方面,作者大筆鋪染,任意揮灑,一氣呵成。它展示出作者胸襟的開闊,情感的奔放,形象的高大,有氣吞山河的氣勢,高瞻遠矚的境界。在元詞中不失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豪放詞。
上一篇:《陳子龍·江城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子龍·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