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勉從虎穴》原文|譯文|賞析
勉從虎穴暫趨身①,說破英雄驚殺人②。
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③。
【釋詞】
①虎穴:比喻險境。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趨:通屈,屈伏意。
②殺:殺通煞,表示極度。如急煞人,柳永《迎春樂》:“近來憔悴人驚怪。為別后、相思煞。”
③信:隨意、聽憑。白居易《琵琶記》:“低眉信手續續彈。”
【賞析】
第二十一回描寫劉備寄寓曹操籬下,為隱蔽自己參與“奉詔討賊”的行動,怕引起曹操的猜疑,就在“下處后園種菜,親自澆灌”,實行“韜晦”之計。不料曹操和他青梅煮酒論英雄時,一語道破他“英雄”的真面目,劉備驚慌失措,手中筷子不覺落在地上。恰巧這時天公作美,雷聲大作,劉備急中生智,以聞雷失箸加以掩飾。
“青梅煮酒論英雄”這一典型情節,著力于曹操和劉備心理活動和性格內涵的刻畫上。一個是自命不凡、驕橫自得、咄咄逼人;一個是大智若愚、故作平庸、閃爍其詞。矛盾沖突隱伏在故事表象的背后,內含著復雜微妙的人際關系,以及各自的政治抱負和手段。毛宗崗修改《三國演義》時,去掉這一情節嘉靖本原詩七律一首,增補了七絕一首。這首詩不是從小說家的敘事角度出發,而只從劉備一方寫起,寫他的韜晦之術,心理變化和應變能力。
劉備參與了“奉詔討賊”的政治行動,而又棲身在曹操的營寨。這險惡的環境如同“虎穴”,隨時都得防犯曹操的謀害。因此,他不得不采取韜晦之計。韜晦是以屈求伸,掩飾埋伏,既要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又要伺機待變,以求一逞。不料,偏偏在這種境遇下,曹操請劉備飲酒,與他一起縱論天下豪強誰是英雄。面對曹操鋒芒畢露的詢問,劉備巧妙應對,時而裝呆:“備肉眼安識英雄?”“天下英雄,實是未知。”時而一一排列當初顯赫的諸侯,用以表明自己不識英雄。表面上劉備談笑風生,“顧左右而言他”,而內里他的心弦卻繃得很緊,當曹操將劉備列舉的英雄逐一否定,而直言點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之時,劉備聞言大驚,心中慌亂,將筷子失手落地。恰巧,這時雷聲大作,劉備急中生智,以聞雷失箸,掩飾了一剎那間的失態。應變如此迅速,解釋如此巧合,在有意與無意之間自如轉換,竟瞞過了多疑多忌的曹操。劉備臨變不慌、沉著老練的性格表現的十分傳神,無怪乎說他“隨機應變信如神”。
劉備是一位城府很深的人。曹操說他是英雄可謂慧眼獨具,只不過他這時像是隱形于波濤之下的潛龍,尚未升騰宇宙,正在乘時待變而已。
上一篇:三國詩詞《割發代首》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華佗之死》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