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遲
君恩已盡欲何歸? 猶有殘香在舞衣。
自恨身輕不如燕,春來還繞御簾飛。
這首宮怨詩,在唐代詩林中并非上等品,但構思還算精巧。
從失寵者與得寵者相比上來抒發怨情,這是常見的寫作手法,寫得好的屢見不鮮。而《長信宮》是從深居冷宮的宮女與輕燕相比上,來透出深沉的哀怨,則顯得別具一格。
“君恩已盡欲何歸”,指君恩斷絕,失寵后在精神上無所依寄,前途茫茫,不知將來的歸宿怎樣。“猶有殘香在舞衣”,是說舊日的舞衣上,余香尚存,物是人非,當年承寵的歡樂情景已完全消失。如果把第一句詩看作是失寵宮女悲嘆被棄的怨恨的話,那么這第二句詩就是她在對物傷情,依然留戀以往自己憑著能歌善舞取得君王寵愛的生活。她看到舞衣,會勾起多少美好的回憶,這些詩中未著一字, 而嵌意于其間,能使讀者思而得之。平心而論,一、二句詩,也未見得寫得有多奇崛,但是聯系三、四句詩來看,就覺得由“自恨身輕不如燕,春來還繞御簾飛”的峭拔,反照出了它的光彩。燕子,輕盈美麗,而她翩翩起舞不就象燕子一樣給人有目之動容的嫵媚之態嗎?這樣,詩中以舞衣引發出人不如燕的類比,就形成了今昔的對比,而這種對比是屬暗比,為讀者提供了玩索的內蘊。詩人致力于形象畫面的節省,不去鋪陳人物曾有過的得寵際遇,但“舞衣”的“殘香”包含著這層未形諸字面的內容。“殘香”的“殘”是“君恩已盡”的印證。正是因為如此,身分、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的宮女,才將內心的怨恨傾泄到翩然掠翅的燕子上。燕子是候鳥,每到春至,總可以繞著御簾自由地飛來飛去,而自己幽禁冷宮,不得再見君王,豈不叫她感傷無限。在這里,她的內在的感情泉水汩汩地流淌,堪為可憐。燕子的飛翔,帶來了春天的信息,而她的心海上卻蕩漾不出春意的漣漪,還有什么比這使她更為痛苦呢!燕子,這活潑的小生命,出現在大自然中并沒有超越常態,是人裹挾著異樣的情思,看到它,產生了聯想,因此讀來感到真切。
《長信宮》這首詩的長處就在于:以婉曲的手法寫出了宮怨。詩中的人物的怨火,找到了外界的干柴就燃燒起來了,這就是見燕嘆恨的神韻。從中,我們可以獲得一個明顯的啟示:詞意俱盡,傾箱倒篋,毫無保留,讓人一眼見底,是不會激起讀者情感的共鳴的。
上一篇:《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劉長卿》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長信秋詞(其三)·王昌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