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
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
本篇唐穆宗長慶二年(822)作。曲江,即曲江池,在長安城南,為唐時游覽勝地。其地秦時為宜春苑,漢時為樂游原,因水流蜿蜒曲折,故名曲江。開元年間又加以疏導開鑿,遍置離宮別館,并有紫云樓、芙蓉園、杏園、慈恩寺諸名勝,花木環繞,煙水明媚,引來游人如織。在這年春天的一個雨后初晴的黃昏,時任吏部侍郎的韓愈興致勃勃地邀請水部員外郎張籍和中書舍人白居易曲江春游,白居易因故未去,游覽過后,韓愈便寫了這首詩寄給白居易。
“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出門看天色,這輕陰自開的氣候變化不僅給意欲春游的詩人帶來豁然開朗的感覺,而且久久地吸攝著他的目光,一直到萬里晴碧的境界出現。曲江池畔的亭臺樓閣,紅墻綠瓦,為藍天斜陽所映照,輝煌壯麗;又以藍天斜陽為背景,宏闊博大。這春雨初霽的曲江景色,新美異常!這里既有“曲江春游”之雅興,又暗有“寄白”之情味:未曾預約的自然尚且順遂人愿,輕陰轉晴;而早已邀請的你卻為何“不肯來”呢?這里既緊扣題目,又照應末句,卻不著痕跡,自是高手。
寫到這里,詩人似覺意猶未盡,又追加一句:“曲江水滿花千樹”,久雨過后,曲江水漲與岸齊,碧波蕩漾,游魚隱現,環岸花木盛開,萬紫千紅,甚或鳥雀鳴叫其間……多么迷人的景色。特別是“曲江水滿”這一意象,不僅與其它意象并列構筑詩境,而且涵泳其它意象,造成更為含蓄迷離博大秀美的境界:一灣曲江,泊藍天,浴白日,倒映樓臺,并生花叢……春風乍起,游魚踴躍,水中倒影重疊遞變,搖曳生姿,一幅多么空靈美妙的畫圖!游覽至此的詩人能不沉醉于此嗎?
江山如此多嬌!詩人欣賞之余,又念及未能同游的詩友,便收攏馳騁天地的目光,仿佛白居易就在身后似的,回頭問道:“有底忙時不肯來”時,相當于“呵”、“啊”,間歇之詞。這一問既有替對方未能欣賞如許美景的惋惜、抱憾之意,又有因對方爽約而起的責怪、埋怨之情。自然也暗含了久候不至、念念在心的佇望之感、失望之情。而將此詩寄贈白居易,除卻上述意味,還有極力渲染曲江春游之美和斗趣之意。白居易讀后以《酬韓吏部張博士雨后游曲江見寄》作答:“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行便當游。何必更隨鞍馬隊,沖泥踏雨曲江頭。”僅從貶低曲江游這一點看,便不難感知兩人互有調侃的意味。
從語言風格看,韓愈此詩寄白亦效白語,樸素逼真,宛若口語,親切自然,尤以末句最為傳神。黃叔燦《唐詩箋注》:“‘有底忙時不肯來’語,入詩便趣。”從章法結構看,此詩一反絕句兩句一轉的思維定勢,而是三句寫天寫地一氣貫下,最末一句才轉向問詢作結,自是生面別開之舉,亦是韓愈“以文為詩”的新的審美觀念在詩歌結構上的具體表現。
上一篇:韓愈《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