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這首詩作于康熙二十七年戊辰(西歷1688)的春季,收于作者的《春帆集》。查慎行在《春帆集》戊辰年的卷首注道:“客京師忽四年,戊辰二月以外舅陸翁抱恙,扶侍南歸,水程濡滯,凡四閱月。舟中多暇,以詩送日”。
查慎行是浙江海寧人,他扶侍其外舅南歸自然是回浙江,當時從北京到江南,大多是乘船沿大運河而行。查慎行的這首《舟夜書所見》就是作于乘船沿運河南行的某個夜里。詩人在運河里停泊度夜,當時天上沒有月亮,一片黑暗,詩人所見到的唯一的一點光亮就是遠處漁船上的燈火,這一點燈火在一片黑暗的包圍中顯得十分孤單,象一只螢火蟲一樣地晃動著。一陣微風吹來,簇起波浪,燈光被波浪反射出來,看上去就象是撒在河中的群星。這首詩很短小,言語也極平易,所描繪的僅是黑夜中看到漁火的一些情況,沒有什么復雜的、玄奧的寓意。但是它寫出了詩人在這個黑夜中的孤獨。詩人大概是有什么心事,煩得難以入睡,所以來到艙外,向四周張望,想藉此寬慰自己,但是他所能看到的只有那象螢火一樣微弱的在黑暗中閃爍的孤獨的漁燈。這一點漁燈雖然是亮光,但它更能反襯出夜晚的黑暗來。梁朝詩人王籍的《入若耶溪》有兩句著名的詩曰:“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庇寐曧憗砻枥L寂靜。唐代詩人賈島的兩句為后人稱誦的詩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彪m然沒有在詩中出現“靜”,卻藉僧人敲門的聲響反襯出了月夜的寧靜。查慎行在這里寫的光亮也屬于同一道理。藉助這一盞漁燈,詩人不光是表現出了夜晚的黑暗,也還寫出了寧靜和孤寂,四周除了這一盞漁燈,什么也沒有,“孤光一點螢”既寫了燈火的孤獨,又何嘗不能表現詩人自己所感到的孤獨呢!河水被微風吹得簇起波浪,反映出點點的星星,好象是風覺得那漁火太孤單了,于心不忍,所以吹起波浪映起大片的小星光來與它作伴。我們不妨想象,當詩人看見一大片小星光泛起來與那盞孤獨的漁燈作伴時,他一定會對比自己,益加地感到自己的孤單。這首詩雖然很短小,從字面上來看也不過就是寫了一點漁火,但是它好就好在它實際上所表現的內容遠遠豐富于它從字面上表現出的內容。其實,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未必想得很多,他寫這首詩未必要表現自己的孤寂。但是我們知道,一位作者,不論他寫什么東西,他所受的教育,他所遭遇的諸多經歷,他的生活處境等等因素,總要在其作品中留下印記,或深或淺,有時候作者自己并不知道。查慎行原名嗣璉、字夏重,后來改名慎行、字悔馀。我們只須想想清初的時代背景,再來看看他后來起的名和字,便也不難了解他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在當時所感到的苦悶和孤獨。當他面對著河上那盞漁燈時,他內心深處的這種苦悶和孤獨似乎產生了同響,便不知不覺地在他的筆下流露了出來。
上一篇:杜甫《絕句四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張籍《節婦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