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墳零落野花春,聞說中郎有后身。
今日愛才非昔日,枉拋心力作詞人。
蔡邕,字伯喈,后漢陳留(今河南杞縣)人,后漢末的著名辭賦家和碑文作家。黨錮之禍時,他曾被宦官迫害,逃亡吳會(會稽)二十余年。董卓入京,慕其名聲,征召入朝,一月三遷,官至中郎將。王允殺了董卓后,誣他為董卓同黨,下獄死。墳在陳留。
溫庭筠喜歡借古諷今,除這一首《蔡中郎墳》七絕外,還有一首七律《過陳琳墓》,同樣是抒發他懷才不遇的感慨的。這首《蔡中郎墳》是以假設蔡邕有后身轉世而推論他在這一時代的必然遭遇的。
詩的第一句說:“古墳零落野花春”,意思是早知中郎文采,今天路過荒涼頹壞的中郎墓,只有一片野花點綴春色。這句已經透露了中郎墳無人修,時世已不再重視文人的微意。
詩的第二句說:“聞說中郎有后身。”唐朝人喜歡講佛家的轉世說,像王維有“夙昔謬詞客,前身應畫師”的詩句,李商隱贈杜牧詩有:“前身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應字總持”的詩句,都是講前代文人畫家的轉世的。這句是說聽說蔡中郎有他的轉世后身在當世。溫庭筠不需要指出后身一定是誰,其目的是在指出今天的蔡中郎,不會像東漢末的蔡中郎那樣被人尊崇和賞識了。
詩的第三句說:“今日愛才非昔日”,是轉。以晚唐和東漢相比,他深深慨嘆當代執政者如令狐绹之流,并不愛才,遠遠不如往古。
第四句說:“枉拋心力作詞人”,是收。是說你蔡中郎如有靈并有后身轉世,那就應該明白這一時代不重文才。如果還想做中郎一樣的詞人,那就浪拋心力了。
溫庭筠面對中郎之墓,由于當東漢之世,人們對中郎那樣重視,便引起他的一腔悲憤,便借這一轉世的假設,宣泄出他一次次受打擊、誣蔑幾乎無處棲身的無限辛酸。這一收確乎是力重萬鈞。而自己不減于蔡中郎的自負心情也躍然紙上。這一絕句的構思也是別開生面的。
《過陳琳墓》有:“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之句。上句講陳琳有靈一定會認識我,成為異代相知;下句講陳琳是霸才,而有曹操作他的主人,就不需要憐憫了。言外之意是自己雖有稱霸的文才,卻沒有可依托的主人。兩首詩寫法雖不同,用意卻一致,都是以古喻今,用假設語表達今古的對比,諷刺當今不用人才。寫法是很巧妙的,思想感情則十分沉郁哀痛。
上一篇:李商隱《三月十日流杯亭》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孟浩然《渡浙江問舟中人》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