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太湖石》原文與賞析
白居易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斷碧云根。
風氣隨巖穴,苔文護洞門。
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
太湖石是太湖特產的一種石頭,為古代園林中堆疊假山的珍貴的觀賞材料。這種石頭因長期受風浪沖激,波濤碰撞,石面多坳坎、彈窩,呈現出各種奇形怪狀。太湖石的色彩有青、白、黑三色。大小不等,高的三、五丈,低的一尺多。白居易特別喜愛太湖石,據《舊唐書本傳》記載,他罷蘇州刺史時,曾得到五塊太湖石。在他的詩集中有好幾首詩歌詠太湖石,其中以“太湖石”三字名篇的就有二首。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詩的起首突兀不平。作者沒有像《宿湖中》一詩那樣緩緩而起,平鋪直敘,而是著力突出太湖石形成的特殊性、持久性。千百年來,太湖石經過了湖水不斷地沖刷,才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態。正像溶洞中的石柱一樣,是大自然經過數以萬年的“雕刻”才形成的。在這個意義上講,“萬古痕”也并非全是夸張之辭。
頷聯進一步描寫太湖石形狀的奇特。“削成青玉片”,是說有的太湖石形似一片片由利刃削成的薄薄的青玉?!敖財啾淘聘?,是說有的太湖石好像是用快刀劈出來的一座座陡峭的山峰。云根,即云腳,指高山云起處,因與山相接,故而變化多端。這一聯兩個動詞的使用,“削成”、“截斷”,顯得果斷,干脆,把太湖石漫長的形成過程描寫為猶如刀劈斧砍一樣簡單迅速,就更顯示出大自然造化的神力。
五、六兩句,作者繼續描寫太湖石的奇特之處,不過是由外部特征轉向內部特征?!帮L氣通巖穴,苔文護洞門”。兩句都是形容太湖石多孔竅,能通風?!皫r穴”、“洞門”意思相近,點明太湖石中空的奇景。
第七、八兩句,“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意為太湖石雖然體積很小,但具有三座峰巒的氣勢和形態,這大概是雄偉的華山的后代吧。結尾采用擬人的手法,把太湖石看作是華山的子孫,使全詩顯得輕快自然,并增添幾分詼諧。
總之,全詩沒有流入一般化的泛泛而論,而是抓住太湖石的奇形怪狀來寫,寫得簡潔明快,氣勢不凡。
為了使讀者對太湖石有一個更完整、更鮮明的印象,我們不妨把白居易另一首《太湖石》詩抄錄如下,既免去讀者翻檢之勞,又可供人們比較欣賞:
遠望老嵯峨,近觀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勢若千萬尋。
嵌空華陽洞,重疊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劍門深。
形質冠今古,氣色通晴陰。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為異,時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礪,搗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萬金。
豈伊造物者,獨能知我心。
上一篇:文徵明《太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范成大《宋玉宅》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