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原文與翻譯、賞析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①。斗鴨闌干獨倚②,碧玉搔頭斜墜③。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注釋】 ①挼(ruo):揉搓。②斗鴨闌干:用欄干圈養著一些鴨子,使它們相斗為戲,三國時已有這種風氣。③碧玉搔頭; 即碧玉簪。
【詞大意】 春風裊裊,春水漣漪。少婦漫步在池畔芳香的花徑里,信手揉搓著紅杏花蕊,撒向春水中,引逗鴛鴦。
她又在斗鴨欄桿旁垂頭沉思,乃至頭上的碧玉搔頭斜斜地向下傾。她終日思念著心上的人,卻一直不見他來。忽然她聽到了喜鵲的叫聲,把頭抬了起來。
【賞析】 這首詞描寫一位少婦懷春思人,是作者的代表作品,為歷代讀者傳誦不衰。
上片一、二句寫景。一個“皺”字,曾使古今讀者為之傾倒,拍案叫絕。它好在什么地方呢?一是繪景形象、貼切。徐徐春風,水波微興,所以用 “皺”來形容,它不是狂風巨浪。這“皺”字,猶如一種質地輕柔上有皺紋的絲織品。二是這個“皺”字,含有一定的象征性:春風蕩漾,吹皺了池水,也吹動了少婦的心,引起少婦感情上的波動。這兩句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所以膾炙人口。
三、四句寫少婦的動作。在這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大好季節,怎樣消磨這良辰美景呢?“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一個“閑”字,寫出了少婦春日百無聊賴的閑散情態。當她看見鴛鴦成雙成對戲水時,一絲妒意又掠過心頭,觸動她更深的相思痛苦,因此才有這種動作。
詞的下片,繼續寫少婦的行蹤和情態。在“閑引鴛鴦”之后,她又獨自倚在斗鴨欄桿旁沉思默想。“斗鴨”,這里不宜解為真斗鴨,不過是觀看池塘里的鴨子而已。“獨”字,突出孤獨、寂寞。“斜墜”,形象地勾勒出少婦心事重重、低頭沉思的狀態。說明她沒心思看鴨,而在想念、盼望著心上人。
末尾二句,以民間俗語作結。“喜鵲叫,喜事報”,莫非丈夫就要回來了? 她驀地抬起頭,愁苦的臉上露出一絲甜美的微笑。最后一句五個字,寫出了三個內容: 聞鵲叫,舉頭,心中喜悅。表現少婦對幸福的憧憬。但這喜鵲的報喜是否靈驗? 留給讀者去想象,這就叫 “語盡意不盡”。
這首詞的藝術技巧頗高。詞中描寫女子的相思之情,曲折細致,真摯自然。句句押韻,層層轉折,而又借眼前景物,把女主人公微妙心理烘托了出來。讀者好像在看電影的鏡頭移動,閨中少婦的行動、情思、神態,歷歷如在目前,極其生動。另外,以淺近的語言,寫深厚之情,狀難狀之境,較五色斑斕、徒工雕飾而少真趣的花間詞,當然要略勝一籌的。
這首詞在當時就膾炙人口,尤其“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兩句很為人稱道。據宋馬令《南唐書》二十一載: 元宗 (李璟) 樂府辭云: “小樓吹徹玉笙寒”,延巳有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皆為警策。元宗嘗戲延巳曰: “ ‘吹皺一池春水’ 干卿何事?” 延巳曰: “未如陛下 ‘小樓吹徹玉笙寒’。元宗悅。”
上一篇:《讀陸放翁集(其一)》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豹——在巴黎植物園》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