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言情贈友詩歌
西湖春色歸②,春水綠于染③;
群芳爛不收④,東風落如糝⑤。
參軍春思亂如云⑥,白發題詩愁送春⑦;
遙知湖上一尊酒,能憶天涯萬里人。
萬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物態與人殊⑧,惟有東風舊相識。
這首詩作于1037年,前一年冬天,歐陽修被貶謫到夷陵(現湖北宜昌市東)任縣令,心情抑郁不展。他的朋友謝伯初從許昌寄詩來安慰他,歐陽修便寫了這首詩答復他。詩中表現了他們之聞的深厚友情,同時抒發了詩人因政治上受到打擊后產生的苦悶和感慨。
詩的開頭,從想象中的西湖春景落筆。詩人抓住許昌西湖的典型景物,描繪了它的秀美風光,構成了一幅生動逼真的西湖春景圖: 深春時節,春風吹拂一池湖水,湖水受到春風的愛撫,更加嫵媚動人,湖水綠得比人工染成的還要綠,令人心醉。西湖上百花競放,鮮艷奪目,千姿百態。但春景畢竟又是短促的,春將歸去,西湖的百花大約又會在春風里紛紛揚揚地謝落。這里為什么要描寫景致? 因為人的心理感情的變化常常由自然景觀的變化而引起,尤其是春天,古代詩人對它的變化特別敏感,從花開花落聯想到人生的短暫和無常,更能傷情。而此處的春景描寫,正是詩人感觸的由來。從詩的藝術構思來看,也為下文作者所處的夷陵的春景張本,可作一比照。這種春色將逝、落紅成陣的景象給那些想留住春天的人們難免帶來惋惜惆悵之情。謝伯初寄歐陽修詩中發出的感嘆便有這個意思,“春思如亂云”,正是他們共同的心理活動的寫照。對詩人來說,朋友的魚雁來鴻是異常的寶貴,他要感謝這位朋友遠在許昌還能記取他這個天涯遠客。
既為老友,何妨暢敘?友情應如一潭深水,清澈見底。于是詩的下半部分從春景一轉,聯系到自己所見的春景,以及由此而生的感嘆。“萬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是轉折性的兩句。意思是說: 您在萬里之遠思春的情意都這樣濃郁,而我這個異鄉之客經您一提醒,才開始發覺春天確實到了,它的景色使我感到驚奇不已。“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居然是一派初春的萬物更新的景象。夷陵春景和許昌春景如此的不同,教詩人不能不想起少年的光景。那時節,逢著春天的良辰美景,亦曾做過看花喝酒的賞心樂事。可轉眼之間,發覺自己是白發滿頭,真有 “老大悲傷”之感。異鄉物態對詩人來說是那樣的陌生,好像只有舊時相識的春風可以稍稍吹拂他心中的煩悶。作者的這種感傷情緒是因為政治上受到打擊后產生的,作者也只有對老朋友才這樣推心置腹地傾訴,從中可見其交誼之深。
這首詩的特點是抒情與寫景的巧妙結合。它從西湖春景寫出友人友情,從友情中得到慰藉; 從夷陵春景引起念舊惜往之情; 再從少年把酒寫到老年白發,不由生出傷感之情。加之異鄉物態的陌生,倍覺友情彌珍。情由景生,景具而含情。友情因景而益增,景因友情而愈美。王夫之說: “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 ( 《姜齋詩話》 ) 這首詩達到了這種情景妙合的境界。
注釋
①西湖: 許昌的名勝。謝法曹: 名叫謝伯初,其時在許昌任法曹參軍。②歸: 完了。③綠于染:比染的顏色還要綠。④爛: 燦爛,鮮艷。不收: 盛開。⑤糝: 音傘,谷類的碎粒。此處比喻紛紛謝落的花瓣。⑥春思: 春天的情思。⑦愁送春: 謝伯初寄歐陽修詩中有“多情未老已白發,野思到春如亂云”之句。⑧異鄉:指夷陵。殊:不同。
上一篇:《春日憶李白》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春游回文詩》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