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是一首題畫詩,又名《惠崇春江晚景》,或題作《書袞儀所藏惠崇畫》。
詩畫互滲,淵源遙長,然而較早咂摸出詩傳畫形、畫寫詩意,并加以闡述弘大的恐怕應是詩畫皆精的蘇東坡了?!痘莩绱航瓡跃啊肪褪瞧湓姰嫿惠x的藝術珍品。
初春二月,江面早晨,一叢叢翠竹沐著柔風,流動著不盡的青色,兩三枝鮮艷的桃花泛起甜甜的笑臉,從青青的竹子外探露出頭:“竹外桃花三兩枝?!遍_篇這一句是寫畫意,一片青色與幾點桃紅相映成趣,青得蔥蘢,紅得熱情,青讓人心爽,紅給人溫暖、令人目醒。而一個“外”字又為平平的畫布拉開了一個神奇迷人的空間,為青與紅賦予了幾分遠與近的空靈。也許是天剛亮,天地還被涂抹得灰蒙蒙,卻更象是距離較遠、翠竹太密遮敝了桃紅,但正如關不住的春色會流出一枝紅杏,密密而青青的竹叢外也伸出了幾枝桃花。這里景溶遠近、色含濃淡、畫寫疏密,僅七字便寫出了惠崇畫中之意。
江水溶溶,春鴨嬉戲,一幅情趣盎然的鴨戲圖,在早春的春江上緩緩展開。如里說盛開的桃花、繁茂的竹枝、蕩漾的江水、輕鳧的春鴨,這些都還是惠崇畫中所寫,那么春江的水暖、春鴨的感知,卻是高明的畫家也難以傳達的。如果說前面詩人還佇立在惠崇的畫前駐足流連,那么這時的作者則倏然于畫前消失,他化為了一朵朵紅紅的桃花、一江溶溶的春水、更化為了春江上那幾只嬉戲的春鴨。于是,詩人的感覺與鴨的感覺融為一體,達到了“其身與竹化,嗒然遺其身”的審美境界。
詩的前兩句由岸到江、由畫意入詩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后兩句的心理結構與前兩句一樣,從岸邊的蔞蒿、新出嫩芽的蘆葦寫到江中的河豚。滿地的蔞蒿中露出了新嫩短尖的蘆芽,這是畫中之景?!罢呛与嘤蠒r”卻未必惠崇畫中所有。前面的“水暖鴨先知”是入乎畫之內;這里的“河豚欲上時”又出乎畫之外。它向人們揭示出江水深處春的生機和魅力,尾尾河豚抵不住春的招引而緩緩沿江而上。梅堯臣《河豚》詩說:“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于此時,貴不數魚蝦。”蘇軾由畫中之景寫到水暖知、從鴨的感受想起梅堯臣的詩句。前后雖結構相同,但境界卻逐漸加深,前兩句實中藏虛,后兩句虛中含實,虛實交融,詩畫共輝。
上一篇:李白《憶秦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子昂《感遇》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