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好事近 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
凝碧舊池頭,一聽管弦凄切。②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③ 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④惟有御溝聲斷,似知人嗚咽。⑤
【注釋】 ①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三月,宋派遣禮部尚書韓元吉、利州觀察鄭興裔等出使金國,賀萬春節,路過金人統治下的故都汴京。金人賜宴,教坊奏樂侑觴。②凝碧池:在唐洛陽禁苑內。這里借指汴京故宮。唐·計有功《唐詩紀事》載:天寶十五載六月,安祿山入長安,玄宗奔蜀。詩人王維為敵所獲,拘于菩提寺中。一日好友裴迪前來探望,謂安祿山在凝碧池大宴,命唐玄宗的宮廷樂隊梨園樂工演唱,梨園子弟舉聲淚下,樂工雷海青擲樂器面向帝所而泣,被支解于試馬殿。王維聞之大慟,隨口吟成七絕《菩提寺禁私成口號誦示裴迪》:“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韓詞此語即本王維詩。③據《新唐書·禮樂志》載:唐明皇選出部伎三百人,教于梨園,號皇帝梨園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詩:“梨園弟子白發新。” ④“杏花”二句:語本杜甫《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渺淚,恨別鳥驚心。”野煙:語本王維“萬戶傷心生野煙。” ⑤御溝:流經皇宮的河道。
【譯文】 重到故國舊都的凝碧池頭,一聽到賜宴的管弦之聲,便勾起滿懷的凄切之感。梨園子弟的弦聲舞樂似仍同往昔,只是無論奏者聽者全都白發叢生,不堪其間的盛衰之變。
汴京的杏花無處躲避物是人非的春愁,也依傍著兵火流寓的野煙開放傷心的花朵。唯有環繞皇宮的御溝水,好似懂得遺民孽子的哀傷嗚咽,流淌的聲音也斷斷續續,似將干涸。
【集評】 近代·麥孟華:“賦體如此,高于比興。”(《藝衡館詞選》乙卷引)
現代·唐圭璋:“此首在汴京作。公使金賀萬春節,金人汴京賜宴,遂感賦此詞。起言地,繼言人;地是舊時地,人是舊人,故一聽管弦,即懷想當年,凄動于中。下片,不言人之悲哀,但以杏花生愁,御溝嗚咽,反襯人之悲哀。用筆空靈,意亦沉痛。”(《唐宋詞簡釋》)
現代·俞平伯:“下片作意略同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唐宋詞選釋》)
【總案】 此詞杏花、御溝的擬人化,不僅化情為景,化人為物,而且使物象成為感情交流的對象介入詞人的生活,既使詞人的情感滲入物,又以擬人化的物象映發體現我情,筆致空靈而意蘊層深。
上一篇:秦觀《好事近夢中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袁去華《安公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