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山地勝安禪處,萬仞危樓壓要津。
世上豈知名利事,浪中空笑往來人。
倚門怪石狂遮面,入座寒云碎繞身。
日暮西風懶回首,滿林幽鳥語聲頻。
峽山,又名觀亭山、觀峽、愚峽、清遠峽或中宿峽,在今廣東清遠縣城北,是北江的一段峽谷,沿江有72峰。峽谷高峰對峙,江流曲折,水道狹窄,激流湍急。《水經·溱水注》稱; “時水洊至,鼓怒沸騰,流水淪沒,必無出者。”峽山名勝,以飛來寺、飛霞洞等最著名。飛來寺又稱峽山古寺,南朝梁武帝時僧人貞俊、瑞靄創建。杭州有飛來峰,或以為是印度靈鷲山“飛來”;廣東仁化有逃石,據傳本在桂陽汝城縣,“因夜迅雷之變,忽然遷此”( 《水經·溱水注》)飛來寺也有美麗的傳說,說是軒轅黃帝二庶子太禺和仲陽化為神人,在一個風雨之夜將安徽舒城上元延祚寺飛來此處。
“峽山地勝安禪處,萬仞危樓壓要津。”“安禪”,猶入定,指僧人安靜打坐。江總 《明慶寺》: “金河知證果,石室乃安禪。”“安禪處”,即寺院。“壓要津”,《水經·溱水注》: “溱水又西南,逕中宿縣會一里水,其處隘,名之為觀狹。連山交枕,絕崖壁竦,下有神廟,背阿面流,壇宇虛肅,廟渚攢石,巉巖亂峙中川。” 首聯總寫山寺形勢,寺宇高聳,臨流雄踞。“壓”,有“鎮”之意,很能表現飛來寺得地勢之厚的非凡氣派。與向敏中同一時代的詩人高紳,有一首《游峽山飛來寺》詩,其次聯云: “山根盤到海,塔影直浸天。”亦是寫山寺名句。然其首聯云: “古寺清江上,維舟夕照前。”似覺入手稍弱,不如此詩起調高峻。古人作詩非常重視起調,觀向、高二詩,亦可見起調在全詩中的作用。
在首聯寫景的基礎上,次聯轉入議論。“世上豈知名利事,浪中空笑住來人。”身處飛來寺這樣的禪地,哪里知道什么世上的名利之事呢? 從佛教的意義看,方外之人當然不會理會世上的名利之事,甚至要嘲笑世人為名利而辛苦奔忙。《史記·貨殖列傳序》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壤壤 (攘攘),皆為利往。”《太平御覽》卷四四九引《周書》:“容容熙熙,皆為利謀;熙熙攘攘,皆為利往。”“往來人”,指的就是熙熙攘攘為利來為利往的世人。但本詩不從方外人不理會名利的角度出發,反而嘲弄無論菩薩也好,寺中的僧人、佛門弟子也好,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盡管他們不理會名利之事,并笑話天下人為利而奔忙,但天下人絕不會因為你“不知”,不會因為你嘲笑而不再為名利而奔忙,所以詩人說他們 “豈知名利” 中的奧妙,說他們的笑不過是 “空笑”而已。當然,詩人的本意不是肯定世人為名利碌碌奔忙,而在譏評世人,但“正話反說”,卻“批評”起菩薩、寺中的僧人、佛門弟子來了,語曲意深,略帶幾分幽默。
“倚門怪石狂遮面,入座寒云碎繞身。”頸聯又回到寺廟景物。緊倚寺門的怪石狂妄地遮住殿中菩薩的臉面,飄入殿座的寒云甚至膽大妄為地把菩薩的身子纏繞住,好像要碎了他的身子一般。描寫云石之狀,頗出人意外,用筆也十分幽峭險怪,“狂”、“碎”二字尖新。柳宗元參加革新失敗之后被貶柳州,寫下一首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其頸聯云: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以 “驚風”、“密雨”喻保守勢力。敏中此詩,“怪石” 之 “狂”,“寒云”之 “碎”,似也有意。為名利奔忙的世人,既不懂佛義,甚至有時還對佛門大不敬,或許這就是詩人所痛心的。
尾聯即景抒情。“日暮西風懶回首,滿林幽鳥語聲頻。”詩人在寺中流連俄延至日暮,此時西風吹起,滿林幽鳥之聲頻頻傳來。“懶回首”,懶得再回到充滿名利爭逐的濁世,詩人入仕以來,一直身居要職,飛來寺一游,頓然覺悟。高紳 《游峽山飛來寺》結亦云:“秋風懶回首,送日入云煙。”看來,飛來寺是有吸引力的,游其寺者雖未必就入其門徑,但樂而忘返,多少受佛禪清凈境界的熏陶和感染。梁王籍《入若耶溪》詩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鳥鳴寫山幽靜,敏中此詩也以鳥語聲頻寫山寺幽靜。此聯用筆,已較上聯輕靈。佛家寶地,著實令人向往,這里既不是名利場,又沒有熙熙攘攘的名利客。尾聯流露出詩人對禪地的向往之意。
敏中因受岳父張去華案牽連,由權判大理寺被貶廣州,擢廣南東路轉運使,此詩當寫于這一時期。由于遭貶斥,遂對世間“往來人”、“名利事”生厭惡之感也是自然的事。又由于游勝山名寺,身處宗教氛圍之中,愈發感慨,不免羨慕起佛門的 “清靜”。“倚門”一聯,語含激憤,似受柳詩驚風飐水、密雨侵墻影響,流露出被貶斥的不滿情緒。總之,全詩抒情與寫意,冷嘲熱諷,頗多激忿語,但不是放縱地宣泄,而是曲折含蓄,令人回味。
上一篇:禪詩《嶺南六祖禪師菩提樹下藏發甕子圖歌》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左手握驪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