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皮日休《橡媼嘆》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皮日休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①。傴傴黃發媼②,拾之踐晨霜。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③。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④。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珰⑤。持之納于官,私室無倉箱⑥。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⑦?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⑧。自冬及于春,橡實誑饑腸。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⑨。吁嗟逢橡媼⑩,不覺淚沾裳。
【作者小傳】
皮日休(834? —883?),字逸少,后字襲美,襄陽(今屬湖北)人。早年隱于鹿門山,自號鹿門子、醉吟先生、間氣布衣、醉民、醉士等。咸通八年(867)登進士第。蘇州刺史崔璞辟為軍事判官,與陸龜蒙唱和,世稱“皮陸”。入黃巢軍,黃巢稱帝,為翰林學士。或謂為巢所殺,或謂黃巢兵后為唐室所害,或謂巢敗后流落江南而死。其詩多抨擊時弊、同情民瘼之作,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而作《正樂府》,最為著名。有其自編之《皮子文藪》,詩文合編。
【解題】
此詩為《正樂府十首》中的第二首,收入作者早年所編的《皮子文藪》,當是咸通七年(866)前之作。《正樂府序》云:“詩之美也,聞之足以勸乎功;詩之刺也,聞之足以戒乎政。”與白居易的詩歌主張同。此詩為《正樂府》代表作,描寫黃發老媼在秋收時卻只能拾橡子充饑的悲慘生活,揭露其根源在于狡吏、貪官的殘暴掠奪。深刻反映了晚唐末期的社會矛盾。橡媼(ao):拾橡實的老婦。全詩質樸無華,哀感動人。先敘述后議論,與白居易《新樂府》寫法亦相同。
【注釋】
①橡子:又稱橡栗,櫟樹果實,果仁味苦,舊時代貧困農民常用以充饑,易中毒。榛蕪岡:灌木野草叢生的山岡。②傴傴(yuyu):駝背貌。黃發:老年人的頭發。媼:老婦。③移時:歷時,經過較長時間。盈掬(ju):滿一捧。盡日:整天。④曝(pu):曬。三冬:冬季三個月。⑤玉珰(dang):玉耳墜,此處形容米粒大而有光澤。⑥二句謂拿這些稻米都交納給官府,農家沒有一點剩馀。無倉箱:沒有一倉一箱的剩馀。⑦二句謂官府收租稅時,以大斗量入,殘酷剝削,一石多糧食只量作五斗。⑧二句謂糧食未收前向債主借高利貸,農事完畢全都歸于官府倉庫。私債:高利貸。⑨二句意謂吾聽說過田成子曾以詐仁騙取民心而為王,現在官府連詐仁也做不到。田成子:據《史記· 田敬仲完世家》記載,田成子名田常,又名陳恒,春秋時齊國宰相。他曾以大斗出貸,以小斗收入,受到齊人的擁戴。《論語·憲問》記載:田成子后來殺齊簡公,孔子請魯哀公討伐。后來他的曾孫田和做了齊王。從此田成子被認為是最壞的人,稱他以前的作為是“詐仁”。此處受傳統說法影響,故云“詐仁猶自王”。⑩吁嗟(xu jie):感嘆聲。
上一篇:王翰《涼州詞(其一)》七言絕句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秦韜玉《貧女》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