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鄭獬·好事近》鄭 獬
鄭 獬
把酒對江梅,花小未禁風力。何計不教零落,為青春留得。故人莫問在天涯,尊前苦相憶。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①。
注釋 ①“好把”兩句: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此處化用其典,以梅香寄意情懷。
太白行吟圖 【宋】梁楷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鑒賞 本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冬作者出知杭州之際,時詞人因政見分歧而遠辭開封陟涉江南。詞中所抒,乃是一片惜花憶人的殷殷切切,一片無負故人的玉壺冰心。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唐李白《月下獨酌》)心底波瀾,就在那“酒”與“梅”兩相“對”上的瞬間,等閑泛起。然不是淺斟而系把盞,不在庭圃而臨大江,不敬生人而邀梅花,交織著落寞與灑脫、豪爽與悠閑。可這清癯疏瘦的酒伴梅友,在歷盡深冬徹寒后又怎再禁得起江風勁撲? “小”與“力”間的懸殊對峙,催送了韶華,注定了凋殘。
岑參曾感喟:“江畔梅花白如雪,使我思鄉腸欲斷。”(《江行遇梅花之作》)這含情含怨的一枝枝、一朵朵,似乎天生具有牽動深心刻骨思念的異能。于是臨江嘆逝水如斯、年華易老的幽悵還縈繞未解;隔江望關山遠阻、故舊天涯的緬懷又襲上心頭。然而最終,詞人只是淡定地、平靜地擬把梅香擷取以遺故人、以寄消息。江南有我,我共江南,這遞去的音訊,既是報春,亦是報情,更是報志。不折梅而但取素香,正因此花終須謝作塵泥而其清長存乾坤如故,喻人縱百折千磨亦一如當初不改清磊襟懷。本詞之作正值作者失意朝堂時,然卻不見絲毫怨尤而但顯坦蕩豁達,誠屬可敬。
此章以情取勝,并通篇以一種極具特色的一話兩說、正面反說的手法形成個體與共體間的同構命運、理性與感性間的矛盾張力,從而更顯情真意動、引人深思。花小人小,一俱零落,素香素懷,均同清芬;早知無計卻問何計,明知難留卻教挽留,說是莫問卻屢苦憶,素香無形卻欲收取;層層交纏,味中有味。
張子野詞集中有一篇《好事近》題為“和毅夫內翰梅花”,用韻與此相同,詞曰:“月色透橫枝,短葉小花無力。北客一聲長笛,怨江南先得。誰教強半臘前開,多情為春憶。留取大家沉醉,正雨休風息。”按其時張先正優游于杭州、湖州間,當出于原作相和。(郭思韻)
鏈接《好事近》詞牌。《好事近》是宋人常用的詞牌之一,首見于王益、宋祁等人的詞作。《歷代詩馀》卷一二錄王益的《好事近》詞,因王益此詞的題目為《催妝》,據此疑“催妝”為《好事近》詞牌的本意。雙調,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一般用入聲韻。
上一篇:《兩宋詞·張孝祥·多麗》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秦觀·好事近》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