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吳文英·金縷歌》吳文英
吳文英
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①
喬木生云氣②。訪中興、英雄陳跡,暗追前事。戰艦東風慳借便③,夢斷神州故里。旋小筑④、吳宮閑地⑤。華表月明歸夜鶴⑥,嘆當時、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濺清淚。遨頭小簇行春隊⑦。步蒼苔、尋幽別塢⑧,問梅開未。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寒梢凍蕊。此心與、東君同意⑨。后不如今今非昔,兩無言、相對滄浪水⑩。懷此恨,寄殘醉。
四梅圖(之二) 【宋】揚無咎 故宮博物院藏
注釋 ①履齋先生:吳潛,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安徽)人。理宗淳祐間,觀文殿大學士。封慶國公。他主張加強戰守之備以抵御元兵,后受賈似道的迫害,被謫官罷相,被毒死于循州。著有《履齋詩馀》,存詞二百五十余首。滄浪:即滄浪亭。北宋慶歷五年(1045),詩人蘇舜欽在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于丘上,后為抗金名將韓世忠別墅。②喬木:高大的樹木。③慳:缺少。④小筑:環境幽靜的小型建筑物,相當于后來的精舍、別墅之類。⑤吳宮:此處指滄浪亭別墅。⑥“華表”句:用丁令威成仙后化鶴歸來的故事。《搜神后記》有載,遼東城門有華表柱,忽有一白鶴集柱頭,時有少年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云:“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未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⑦遨頭:宋代成都自正月至四月浣花,太守出游,士女縱觀,稱太守為遨頭。小簇:小隊。⑧別塢:別墅。⑨東君:傳說中掌管春天的神。此亦暗指吳潛。⑩滄浪水:滄浪亭園中有數十畝水池。《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鑒賞 南宋末年詞人目睹江河日下,多懷亡國之懼,此詞慷慨悲歌,感憂國事,即事寄懷,與夢窗其他纏綿悱惻的詞作不同。
“起五字神來”(清陳廷焯《詞則·大雅集》),明寫滄浪亭之古喬木,實烘托出莊嚴肅穆的氣氛,亦暗示韓世忠威武偉岸的英雄形象。“訪”“暗追”流露出詞人對英雄的無限景仰與深沉的懷念,同時也反思歷史、悲慨時局,隱藏著難言的家國之殤。“陳跡”“前事”濃縮歷史,對比今昔,表露出詞人不滿南宋腐敗政權:自從岳飛遇害,韓世忠被奪兵權,宋金議和之后,南宋朝廷就一直在屈辱中茍且。“戰艦”二句化用唐杜牧《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設想出與歷史事實相反的結果,而吳文英用“戰艦東風”借喻時局,擬人化地述說當年韓世忠在黃天蕩一役中本可乘勝追擊,卻因朝廷無用,最終未能收復中原,中興宋室,表達出詞人對英雄夢想破滅的嘆惋,以及對南宋朝廷深深的譴責。下一句是歷史的順延,韓世忠被奪兵權后,在滄浪閑居。“小”“閑”字大煞英雄氣概,頗為諷刺。“華表”等句由寫史實轉入虛筆,詞人想象韓世忠若在月朗之夜重返滄浪,一定也會有今昔盛衰的感嘆。而花枝上的露珠,一筆三關,既寫露珠之清涼,烘托凄婉涼白的詞意,又是假想韓世忠灑下的清淚,但又何嘗不是詞人自己在英雄惜英雄地傷心落淚呢?
下闋換頭從陪履齋先生看梅寫起。“遨頭”暗用成都每年四月十九日于杜甫草堂滄浪亭開遨頭宴事,“小簇行春隊”又化用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元戎小隊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亭”句意,敘述吳潛為首的游春小隊到滄浪亭訪梅。“步蒼苔、尋幽別塢,問梅開未”是正寫尋幽探梅。“蒼苔”暗示此地歷盡滄桑,早已物是人非。“重唱”二句寫詞人在梅花旁反復詠唱自己新創作的詞曲,催促春寒未綻的梅花盡早開放。這番心意是與吳潛相通的。然而詞人更深的寓意是希望國家能復興陽春景象,希望吳潛能了解并實現。但國家大勢已去,回天乏力,所以詞人才會在“后不如今今非昔”的強烈對比中,“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感慨萬千,無窮恨,不如付之一醉,將激烈語化作溫婉詞。“將昔今后三時總結一處,‘不如’二字包含多少感慨。若歷指時事之非,或歷述履齋之忠款,則皆庸手也。曰‘兩’曰‘對’,陪字顯。游必有宴,正好收場。以‘醉’字為去路,英雄無用武之地,付之一醉而已。”(楊鐵夫《夢窗詞選箋釋》)(王喆)
上一篇:《兩宋詞·劉辰翁·金縷曲》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馮延巳·金錯刀》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