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賀鑄·陌上郎》賀 鑄
賀 鑄
西津海鶻舟①,徑度滄江雨。雙櫓本無情,鴉軋如人語②。揮金陌上郎③,化石山頭婦④。何物系君心,三歲扶床女。
注釋 ①西津:西邊的渡口。海鶻舟:輕捷如海鶻的小船。②鴉軋:搖櫓之聲。③陌上郎: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五載,魯人秋胡外出做官,五年才歸。未至家時,見路旁婦人采桑,悅之,以金相誘,遭到婦人堅拒,回家后始知為其妻。此指用情不專的男子。④“化石”句:安徽當涂有望夫山,《太平寰宇記》卷一〇五載:“昔人往楚,累歲不還,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為石。”此指堅貞的妻子。
秋庭戲嬰圖 【宋】 蘇漢臣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在古代,反映思婦、棄婦悲慘遭遇的詩詞非常多(借男女之情喻君臣關(guān)系的除外)。男子無論是宦游、征戍,還是行商、服役等,在他們背井離鄉(xiāng)、飽受羈旅風塵之苦時,思婦獨宿空房、愁嘆擔憂的日子也并不好過,有風雨中矗立著的望夫石為證。而在長期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女子被棄也是較為常見的現(xiàn)象。可能是女子年老色衰,男子見異思遷,也可能是封建禮教從中作梗。總之棄婦的命運就如秋天飄零的落葉,生命中浸潤著濃濃的哀傷。
《陌上郎》(即《生查子》)諷刺了男子的負心薄幸,對女子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上片寫男子離家,女子在西津送別,滿江風雨沒能留住行人匆匆的腳步,小舟海鶻般飛馳而去,只留下一片迷蒙蒼茫,正如女子失落的心情。有感于別情之苦,那本無人情的雙櫓,也似代人訴說著相思,而舟中之人呢?是否因為“鴉軋”的櫓聲而想到岸旁風雨中那凝望天邊等待歸舟的目光?詞人移情于物,寫女子對男子的留戀,通過物的“有情”來襯托男子的無情,寫法頗為巧妙。
下片第一句化用“秋胡戲妻”的典故,暗示男子在贏得榮華富貴后,變得放浪輕浮,揮金如土。與女子對男子的日夜懸望和堅貞相對比,其無情無恥讓人齒冷。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女子也沒有放棄對婚姻做最后的爭取,仍是希望扶床始行的女兒能夠打動丈夫的鐵石心腸,挽救瀕臨破碎的家庭。女子在已然受到傷害的情況下,還不得不低聲下氣地挽留丈夫,其內(nèi)心的凄苦自然不言而喻。然而這樣是否就能夠留住那志驕意滿的負心人呢?唐代白居易《母子別》詩中寫一女子的遭遇應(yīng)該是前車之鑒:“關(guān)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白詩中女子的命運未嘗不是本篇女主人公的結(jié)局,那么她又該何去何從呢?
這首詞寥寥數(shù)語便揭示了生活中常有的“癡心女子負心漢”的殘酷現(xiàn)實,與白詩比,表達含蓄委婉,語言也頗值得玩味,很好地體現(xiàn)了小令的抒情特點。(張艷秋)
鏈接 詞的基本句式之一——五字句。據(jù)統(tǒng)計,《全宋詞》中所用五字句約五萬四千余例,是詞體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句式,僅次于四字句、七字句。詞體中的五字句主要來自詩體中的五言句,其平仄句法與詩體大致相同而更富于變化。有的全篇為五言體,如《生查子》等調(diào);有的近似五古,如周邦彥《紅林檎近》“暮雪助清峭,玉塵散林塘”;有的用五言律句,如晏幾道《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有的以一字領(lǐng)起,如秦觀《滿庭芳》“漸酒空金榼,花困蓬瀛”。以二三句式為主,兼有一四、三二、二一二、二二一等多種句式。(據(jù)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望夫石。《太平御覽·地部》“望夫山”一條有如下記載:“《輿地記》曰,望夫山上有望夫石,層生蕪菁,遂以名山。上有石,高三丈,形如女人,謂之望夫石。又記曰武昌郡奉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如人立者。今古相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于此山,既而立望其夫,乃化為石,因此為名。”其實,在祖國的許多地方都有關(guān)于望夫石的傳說,多為貞婦望夫不歸,化而為石的故事。從她們屹立的身姿和遠眺的目光中,我們既可見其堅貞不渝的精神,亦可見古代婦女悲慘生活的一個側(cè)面。
上一篇:《兩宋詞·晁補之·迷神引》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晁補之·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