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袁宗道·大別山》鑒賞
江、漢會合處,大別山隆然若巨鰲浮水上。晴川閣踞其首,方亭踞其背,遐矚遠瞻,閣不如亭。予攀蘿坐亭上,則兩腋下晶晶萬頃,舟檣順逆,皆掛風帆,如蛺蝶成隊,上下飛舞。遠眺則白浪百里,皆在目中,浸遠漸細。咫尺會城,千門萬戶,魚鱗參差,蜂窠層累。
余住山中,飽看二日。朝則炊煙,暮則返照,濃淡掩映,備諸變態。獨訊鸚鵡洲不知所在,余因嘆禰衡掉腐儒三寸舌①,輕捋虎須,其死于鍛錫翁手,固無足怪。所可恨者,阿瞞蓋世奸雄,謀士如雨,猛將如云,而孔北海以一褊急書生薦,何說乎?卒使之發顛狂,喪身失命,豈惟不識曹,亦不識衡矣。
(《白蘇齋類集》)
這篇短文描寫了大別山 (即武漢龜山) 及其附近的美麗風光,并觸景生情,引出了對歷史人事的評議。
文章前一部分記景,先簡介大別山的位置、形狀和山上的景點。記山之形狀,用了 “隆然若巨鰲浮水上”一句形象的描繪,給人一種動蕩之感,由此襯托出江面的寬闊浩翰和波搖浪涌的氣勢。記山上景點,將晴川閣與方亭比較,突出方亭更能“遐矚遠瞻”的特點,接著就緊扣這四字展現了江面及岸上的風景。先寫水面,用 “兩腋下晶晶萬頃”一句,與開篇照應,展現了江水的明凈和茫茫無際,突出了兩江匯合處的獨特景觀。再寫船只,用 “蛺蝶成隊,上下飛舞”這一生動形象的比喻,繪出了風帆歷歷、百舸競爭的動人景象,具有強烈的審美效應。然后,又縱目遠眺,寫“白浪百里”、“浸遠漸細”的江水,寫如“魚鱗參差、蜂窠層累”的城市人家,亦無不宛然在目。此段文字簡練生動,比喻精妙,畫境歷歷,詩意盎然。
后一部分先用“飽看二日”點明其欣賞和眷戀之情,然后朝、暮對舉,概括地描寫了變化多端的江城美景。最后由鸚鵡洲不知所在引出對禰衡罵曹被殺的歷史往事的回顧和評議。由于作者看不到禰衡自尊自重、為保持自己傲岸的人格而不畏權貴的氣節,反以為顛狂獲罪、咎由自取,并對孔融薦禰衡于曹表示出深深的遺憾。其明哲保身的思想意識顯而易見,這無疑是作者極大的思想局限。
上一篇:《明·李贄·夜半聞雁引》鑒賞
下一篇:《清·蒲松齡·大鼠》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