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王月山·齊天樂》王月山
王月山
夜來疏雨鳴金井①,一葉舞空紅淺。蓮渚收香②,蘭皋浮爽③,涼思頓欺班扇④。秋光苒苒⑤。任老卻蘆花,西風不管。清興難磨,幾回有句到詩卷。長安故人別后,料征鴻聲里,畫闌憑遍。橫竹吹商,疏砧點月,好夢又隨云遠。閑愁似線。甚系損柔腸,不堪裁剪。聽著鳴蛩⑥,一聲聲是怨。
注釋 ①金井:井欄雕飾華美的井。②渚(zhǔ):水中小塊陸地。③蘭皋(gāo):種著蘭花的岸邊。④班扇:漢成帝后妃班婕好失寵后,供養于長信宮,作《怨歌行》,以秋天被棄之團扇寄寓失寵之哀怨。⑤苒苒:形容飄忽迷離。黃機《喜遷鶯》:“苒苒波光,輝輝煙影。”⑥鳴蛩:蟋蟀的鳴叫。
荷花蘆草圖 【清】 惲壽平 南京博物院藏
鑒賞 這是一首悲秋懷人之作。秋天的夜晚,疏疏落落的細雨打在井欄上,發出細微的聲響。一層秋雨一層涼,雨一落,天氣就涼了。經霜后轉成淺紅的楓葉,在秋風中緩緩落下。一葉知秋,曾開滿蓮花的水邊香氣已經淡去,種著蘭花的岸邊浮動著清冷的秋意。涼意襲人,曾經用過的扇子也被棄置一邊。秋天的時辰推移著,蒹葭蒼蒼,蘆花都老去,西風無情,不管萬物的衰亡。在這樣的季節里,一番清愁,難以消磨,唯有在詩卷中,得以消遣。
上闋所寫是秋季的風景,下闋便由景生情,轉入對故人的懷想。深秋懷人,是詩詞中永恒的主題。秋聲中詞人也遙想著:自從與故人在長安別后,想必對方也常常思念自己吧,當飛過的征鴻發出嘹唳的鳴叫時,在登高倚著精美的欄桿眺望時。這便與“想君思我錦衾寒”(唐韋莊《浣溪沙》)是同樣的深情。此時夜空中傳來橫笛清越憂傷的樂聲,不知何人在吹奏?疏落的砧聲點綴著這月夜的寂寥。偶爾一場好夢,又輕易隨云遠去。在懷人與傷秋的雙重纏繞中,閑愁如同絲線,緊緊系損柔腸,無法剪斷。這比喻從南唐后主李煜的詞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相見歡》)中脫胎而出,但又以“系損”加深了愁的傷人。歇拍以蟋蟀的鳴叫聲結尾,蟋蟀的悲鳴與詞人內心的悲傷融為一片,這又與“嘆輕別。一襟幽事,砌蛩能說”(周密《玉京秋》)有著相似的詞意。
全詞詞心細膩,字句清麗。這位在詞史上只保留了一首詞作的詞人,卻因這首語言優美、賦色清雅的詞作,頻頻為人所提及。詞句工穩與精美,是它的特色。如以“收香”對“浮爽”,以“橫竹”對“疏砧”,又如“金井”“畫闌”這些精致的詞語,都為它添上典雅的羽衣。而除此之外,它的另一特色是無痕地融典故、前人詩詞入詞中。如“蓮渚”“蘭皋”語出《離騷》,“班扇”化用班婕妤《怨歌行》,“閑愁似線”化用李煜詞作等等。整首詞又意境渾融,為南宋詞壇留下了這難忘的秋夜清景。(黃阿莎)
集評 明·卓人月:“劉夢得‘惟有垂楊管別離’,稼軒‘問人間,誰管別離愁,杯中物’,‘管’字殊妙。少游‘悶損人,天不管’,此詞‘西風不管’,‘不管’得妙。”(《詞統》卷一四)
俞陛云:“起筆用‘紅淺’及‘頓歇’字,即切定‘初秋’。乃秋聲甫動,已預愁秋老,感流光之過隙,洵秋士之善懷。以下純是懷人,情深一往,蛩語砧聲,仍不脫秋意。”(《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上一篇:《兩宋詞·周密·齊天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李珣·南鄉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