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符《邊行書事》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昌符
朔野煙塵起,天兵又舉戈。陰風向晚急,殺氣入秋多。
樹盡禽棲草,冰堅路在河。汾陽無繼者,羌虜肯先和?
這首詩通過征途的所見所感,寫出唐末戰爭的頻繁、軍旅的寂寞、征人的厭戰。該詩又名《書邊事》、《塞上行》。
首聯“朔野煙塵起,天兵又舉戈”。“朔野”指明出征的方向是北方。“煙”特指軍隊中報警用的狼煙。“塵”指軍隊行動所揚起的灰塵。“天兵”指唐王朝軍隊,可能是詩人自己帶領的軍隊,具體已不可考。詩一開篇便勾勒出一幅馳邊圖:北方千里原野上塵土飛揚,狼煙滾滾,表示著前方軍情的緊急:這一邊,朝廷軍隊正揮戈馳赴北方疆場,要掃除這些“煙塵”。一個“又”字,暗示出唐末戰爭之多及詩人對戰爭的厭倦和無奈。
頷聯“陰風向晚急,殺氣入秋多”是征途所感。秋天,肅颯的氣氛,正是征人們心情的基調和底色。你看,天已黃昏,陰風森森,讓人恐懼不安。想到戰爭在即,隨時都面臨危險,更覺得周圍彌漫著無邊的殺氣。陰風的呼嘯,猶如死神的怒吼一般,讓人毛骨悚然,兩股顫顫。
頸聯“樹盡禽棲草,冰堅路在河”是目之所見。隊伍已開到不生喬木的邊荒地區,大漠長河,鳥棲枯草。早已是“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嚴寒,河面冰凍三尺,大軍正從河面開過。正是“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須,鷙鳥休巢,征馬踟躕,繒紘無溫,墮指裂膚。當此苦寒,天假強胡,憑陵殺氣,以相剪屠” (李華《吊古戰場文》)。試問軍旅之苦,誰復知之?戰爭殘酷如此,怎不滿懷傷悲?
尾聯“汾陽無繼者,羌虜肯先和?”孤軍遠征的寂寞,對此行前景的擔憂溢于言表。你看,從汾陽(今山西汾陽)以北就杳無人跡了,卻不知我們能不能打敗敵人,讓他們罷兵。重重憂慮在最后一問中和盤托出。
全詩八句四聯,或寫所見,或寫所感。但不論為“見”為“感”,都殊途同歸,指向厭戰的焦點。正如車輪四周的輻條都歸結在車轂上一樣,厭戰情緒便是該詩的中心,真實地反映了詩人的心理和廣大人民的普遍心聲。此外,該詩看似情景分寫,細味則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情語即是景語,景語復多情語,二者渾然一體,把感情表達得既真摯又濃郁。另外,該詩語言凝煉,對仗工穩,頗有老杜遺風。
上一篇:李益《邊思》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張敬忠《邊詞》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