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劉克莊·沁園春》劉克莊
劉克莊
維揚作①
遼鶴重來②,不見繁華,只見凋殘。甚都無人誦,何郎詩句③,也無人報,書記平安④。閭里俱非,江山略是⑤,縱有高樓莫倚欄。沉吟處,但螢飛草際⑥,雁起蘆間。不辭露宿風餐。怕萬里歸來雙鬢斑。算這邊贏得,黑貂裘敝⑦,那邊輸了,翡翠衾寒⑧。檄草流傳⑨,吟簽倚閣⑩,開到瓊花亦懶看(11)。君記取,向中州差樂(12),塞地無歡(13)。
興福感舊圖(局部) 【清】 吳歷 故宮博物院藏
注釋 ①維揚:揚州的別稱。②遼鶴:《搜神后記》卷一載:遼東人丁令威,到靈虛山學道,后來化成一只鶴回到遼東,棲于城門華表柱上,言曰:“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③何郎:指南朝梁詩人何遜。何遜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南史·何遜傳》:“沈約嘗謂遜曰:‘吾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其為名流所稱如此。”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④“也無”二句:《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一五載,杜牧在維揚帥牛奇章幕下,經常微服出游。為防不測,牛奇章讓街子暗地里跟隨在他后面,并隨時報告,街子回報說:“杜書記平善。”⑤“江山”句:《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⑥“螢飛”句:《嘉靖維揚志》卷七:“放螢苑,在府城北七里江都縣大儀鄉。隋大業末,煬帝征求螢火數斛,夜出游山始放之,火光遍巖谷。”⑦“黑貂”句:《戰國策·秦策一》載,蘇秦至秦國,“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后形容為奔走功名而陷入困窘境地。⑧“翡翠”句:唐白居易《長恨歌》:“翡翠衾寒誰與共。”衾,被子。⑨“檄草”句:檄,聲討敵人的文書。洪天錫《后村先生墓志銘》云,劉克莊在江淮,“軍書檄筆,一時傳誦”。⑩吟簽:詩稿。(11)瓊花:《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〇:“維揚后土祠,有瓊花潔白而香,天下惟此一株。”(12)中州:河南的古稱。差:較,稍。(13)塞地:邊界,險要之處。《宋史·高宗紀》:“(宋紹興十一年,1141)與金國和議成,立盟書,約以淮水中流畫疆。”維揚地近邊界,故稱塞地。
鑒賞 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劉克莊應聘尚書李玨幕,隨李玨巡邊至揚州時,創作此詞。
南宋時的揚州城,已屬邊城,屢經戰火洗禮,早已沒有了當年歌舞輕揚的繁華氣象,所以在姜夔的《揚州慢》中,“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已是極痛慘怛;劉克莊此詞同是感慨揚州由繁華到衰敗的遭遇,但在其中卻更多融入了個人身世的喟嘆,充滿了英雄豪情。
詞的上片重在寫于揚州城的所見所感。開篇即用了遼東人丁令威化鶴歸遼的典故,抒發“城郭如故人民非”的感慨。“不見”對“只見”,“繁華”對“凋殘”,以高度凝練的筆墨將揚州城昔日的盛景與今日的慘狀作了鮮明的對比,令人頓感山河之變異。揚州城是一座充滿了歷史故事的名城,南朝的何遜曾歌頌過這里的梅花,晚唐杜牧也曾在這里留下了春風詞筆,而如今這一切都成為過眼云煙,隨著兵火而不可復見了。“甚都”四句引用了兩處人文典故,進一步抒發今昔之慨。面對這滿目瘡痍,山河殘破,詞人復雜的心緒,萬千的感慨化作一句“縱有高樓莫倚欄”噴薄而出。接下來思緒又回到眼前的景物,在草際舞蹈的螢火蟲,自蘆葦間沖天而飛的鴻雁,既昭示了一段昔日的繁華盛景,又與“凋殘”二字相呼應。
下片抒發一腔報國熱誠。揚州城的衰敗,激發了詞人抗金報國的決心。當年四月,金發兵侵宋,六月宋下詔伐金,劉克莊投筆從戎,赴李玨幕參加抗金斗爭,得到建功立業的機會。他并不怕抗金的辛苦,故“不辭露宿風餐”,所怕的只有兩點:一是年華老去,而事業未竟;二是全力抗金,卻無人理解。所以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抗金義舉中,草檄討敵,吟詩言志,連難得一見的瓊花盛開都無暇去看。抗金復國是詞人長期以來的愿望,這個壯志在心中已積蘊了許久而不得施展,如今風云際會,給了他報國的機會,便定要一展雄才,建功立業。下面二句中“中州差樂”與“塞地無歡”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斬釘截鐵的語氣表現了收復中原的強烈愿望和堅定決心。
劉克莊的風格走蘇、辛一派豪放路線,其愛用典故的特點尤其深得辛詞三昧。這首詞典故牽連,情辭悲壯,表現出的公而忘私、勤而忘憂的精神感人至深。(常迎春)
鏈接 推重蘇、辛詞的《花庵詞選》。《花庵詞選》的編者,南宋人黃昇,字叔旸,號玉林,又號花庵詞客,閩(今福建閩侯)人。工詩詞,以吟詠為務,著有《散花庵詞》一卷。黃氏家中富藏詞集善本,他將自己所藏的詞集善本,依“隨得本之先后”匯輯成《花庵詞選》二十卷,共計收錄詞作一千余首。前十卷為《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除卷一著錄唐五代詞26家,其余九卷均為宋人的詞作,其中亦不乏禪林、閨秀的詞作。后十卷是《中興以來絕妙詞選》,收南宋詞人89家。書后附有黃昇自己的詞作38首。明代毛晉刊刻《宋六十名家詞》、清朱彝尊纂《詞綜》,有大量的文獻資料均摘自《花庵詞選》;書中對詞作的品評,對后世詞學家均有較大的影響。是書選錄宋詞,特別推重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詞,其中蘇軾詞選多達31首,辛棄疾、劉克莊詞各選42首。
沁園春
劉克莊
送孫季蕃吊方漕西歸①
歲暮天寒,一劍飄然,幅巾布裘②。盡緣云鳥道,躋攀絕頂③,拍天鯨浸,笑傲中流④。疇昔奇君,紫髯鐵面,生子當如孫仲謀⑤。爭知道,向中年猶未,建節封侯⑥。南來萬里何求。因感慨橋公成遠游⑦。嘆名姬駿馬,都成昨夢⑧,只雞斗酒,誰吊新丘⑨。天地無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么休⑩。平生客,獨羊曇一個,灑淚西州(11)。
注釋 ①孫季蕃:即孫惟信。參見1187頁詞人簡介。曾到方信儒家作客,方信儒葬,徒步前去吊喪。方漕:即方信儒,字孚若,福建莆田人,因擔任過管水道糧運的官職,故稱“方漕”。他曾三次出使金國,力折強敵,與劉克莊來往十分密切。方信儒還曾任職淮東轉運判官,兼提刑,兼知真州。②幅巾:古代男子的一種裝束,用一幅絹來束頭發,顯得很儒雅。③躋:登。④“拍天”二句:《世說新語·雅量》:“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并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鯨浸,鯨波,江海巨浪。⑤“紫髯”二句:孫權人稱紫髯將軍,這里是將孫季蕃比作孫權。《三國志·吳書·孫權傳》注引《吳歷》中曹操語:“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⑥建節:執持符節。《史記·司馬相如傳》:“乃拜相如為中郎將,建節往使。”⑦橋公:即橋玄。橋玄字公祖,漢末梁國睢陽人。七世祖仁,從同郡戴德學,著《禮記章句》四十九篇,號曰“橋君學”。成帝時為大鴻臚。《后漢書·橋玄傳》載,曹操地位低下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橋玄很賞識他,曹操引以為知己。橋玄死后,曹操經過他的墓,凄愴地進行祭奠。遠游:謂去世。⑧“名姬”二句:《史記·項羽本紀》載,虞姬是項羽的美人,經常伴隨其左右;又有一匹名騅的駿馬,項羽常騎。后垓下被圍,項羽慷慨悲歌,告別虞姬、駿馬后自刎而死。⑨“只雞”二句:曹操祭橋玄文說,經過他的墳墓時,必當“以斗酒只雞”相祭。新丘,新墳。⑩只么:宋元俗語。就如此。(11)“獨羊曇”二句:《晉書·謝安傳》載,名士羊曇很受謝安的愛戴和敬重。謝安死后,羊曇從此不再經過西州路。因為謝安生病還都,就走的西州門。后來因為喝醉了酒,來到州門外,于是慟哭而去。西州,古城名,故址在現在南京市西,晉朝時是揚州治所。
大樹風號圖 【明】項圣謨
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這首詞作于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方信儒于上一年臘月去世,到這年歲暮,正值一年祭日。方與劉克莊素日相厚,而孫季蕃不遠萬里前來悼念,這種友情亦令人感動,所以詞人就借送孫季蕃西歸,寫下了這首既是送別之作,又是悼友之篇的詞章。
與一般悼人傷懷之作不同,這首詞寫得大氣慷慨,完全沒有兒女情長的傷感凄惻之語。上片塑造了一個俠肝義膽卻又儒雅風流的名士形象。孫季蕃無論是外形,還是內在的氣質,都卓絕不凡。首三句寫他的裝束打扮,描摹出一個劍氣琴心、灑脫飄逸的儒俠形象。孫季蕃生平喜愛云游四方,在劉克莊為他撰寫的墓志銘中,稱他“言以家為系縲,一身之外無他人”,他游歷甚廣,氣度不凡,無論是攀登絕頂,還是破浪乘風,都表現出果敢無畏的勇氣。詞人以他比孫權,正是突出其“奇”的特點。詞人對孫季蕃充滿了欽佩之情,不僅佩服他的豪情壯志,亦佩服他的風度才干,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有識之士,卻一直得不到重用。“向中年猶未,建節封侯”流露出對英雄懷才不遇的遭際的悲憤之意。
下片重在寫孫季蕃與方信儒之間義薄云天的友情。悼念方信儒,卻仍從孫季蕃角度著筆。孫平生不得志,然而卻一直受到方的愛重和推崇,因此孫對方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現在方信儒駕鶴西游,孫季蕃不遠萬里前來悼念,一片赤誠,天地可鑒。下片以曹操斗酒只雞祭奠橋玄和羊曇西州門外痛哭謝安的典故來比孫、方之間的友誼,突出了孫季蕃的重義氣和方信儒的受人愛戴。詞人感嘆英雄昔日的襟懷和抱負,都已像夢一樣,化為泡影。“天地無情”“功名有命”,表達了詞人對英雄徒懷壯志,卻報國無門的命運的無奈之感,言語之中,一派蒼涼。于是結片雖以羊曇比孫季蕃,以謝安比方信儒,英雄相惜之情感人至深,然而英雄的孤獨落寞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勾起人們的萬千感慨。
這首詞雖是悼念方信儒,卻始終從孫季蕃處落筆。通過寫孫的才干風度,突出方的慧眼識英與遠見卓識。寫英雄的懷才不遇,不只是為他們打抱不平,亦有自傷身世之隱意。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塊壘,也可謂此詞中的別趣。(常迎春)
集評 明·卓人月:“孫仲謀句,用稼軒用之《南鄉子》,后村用之《沁園春》,不許第三人吞剝。”(《古今詞統》卷一五)
鏈接 江湖詩派對江西詩派的批判。戴復古和劉克莊是南宋江西詩派中的代表作家,他們不僅在創作上表現出和江西詩派完全不同的作風,而且在理論上對江西詩派進行了比嚴羽更為激烈的批判。戴復古的《論詩十絕》,明確反對模擬藻飾,崇尚獨創精神和雄渾的詩風。劉克莊批評作詩“或尚理致,或負材力,或逞辨博”(《竹溪詩序》)的江西詩派作風。
上一篇:《兩宋詞·劉克莊·沁園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辛棄疾·沁園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