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丈蜀
鼎湖當日棄人間, 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 沖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 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 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jīng)田竇家, 侯門歌舞出如花。
許將戚里箜篌伎, 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里, 圓圓小字嬌羅綺。
夢向夫差苑里游, 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蓮人, 門前一片橫塘水。
橫塘雙槳去如飛, 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 此時唯有淚沾衣。
熏天意氣連宮掖, 明眸皓齒無人惜。
奪歸永巷閉良家, 教就新聲傾坐客。
坐客飛觴紅日暮, 一曲哀弦向誰訴!
白皙通侯最少年, 揀取花枝屢回顧。
早攜嬌鳥出樊籠, 待得銀河幾時渡。
恨殺軍書抵死催, 苦留后約將人誤。
相約恩深相見難, 一朝蟻賊滿長安。
可憐思婦樓頭柳, 認作天邊粉絮看。
遍索綠珠圍內(nèi)第, 強呼絳樹出雕闌。
若非壯士全師勝, 爭得蛾眉匹馬還。
蛾眉馬上傳呼進, 云鬟不整驚魂定。
蠟炬迎來在戰(zhàn)場, 啼妝滿面殘紅印。
專征簫鼓向秦川, 金牛道上車千乘。
斜谷云深起畫樓, 散關月落開妝鏡。
傳來消息滿江鄉(xiāng), 烏桕紅經(jīng)十度霜。
教曲妓師憐尚在, 浣紗女伴憶同行。
舊巢共是銜泥燕, 飛上枝頭變鳳凰。
長向尊前悲老大, 有人夫婿擅侯王。
當時只受聲名累, 貴戚名豪競延致。
一斛珠連萬斛愁, 關山漂泊腰肢細。
錯怨狂風飏落花, 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 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因關大計, 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 一代紅妝照汗青。
君不見,
館娃初起鴛鴦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徑塵生鳥自啼, 屟廊人去苔空綠。
換羽移宮萬里愁, 珠歌翠舞古梁州。
為君別唱吳宮曲, 漢水東南日夜流。
吳偉業(yè)
這首歌行,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吳梅村的名作。詩中所詠的人物圓圓,是直接關系到明朝政府傾覆、清朝政權建立的重要人物。詩作者藉描寫圓圓的身世,以抒發(fā)自己的亡國之痛。
陳圓圓,本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蘇州名妓。據(jù)清人陸次云撰《圓圓傳》記載:總兵吳三桂慕圓圓名,以千金往聘,已先被崇禎帝田妃之父田畹聘走。畹曾將圓圓進崇禎帝,未被寵幸,不久便遣送回田府。以后吳三桂在田畹家見到圓圓,兩情相許。時李自成起義軍近逼北京,一日數(shù)警,田畹為保身家計,將圓圓贈吳三桂。時崇禎帝命吳三桂出山海關,三桂之父吳驤恐怕崇禎帝知道吳三桂攜圓圓出關,對兒子不利,便留圓圓在府。不久,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李自成得圓圓(一說圓圓為李部將劉宗敏所得),并命吳驤作書招吳三桂降。三桂得父書“欣然受命矣”,及聞陳圓圓被李自成所得,大怒,遂引清軍入關。李自成怒殺吳驤并其家人三十余口,陳圓圓以巧言得免。吳三桂入北京,復得圓圓。另據(jù)清初鈕琇著《觚剩》記載:吳三桂回北京后,不知圓圓下落,旋率軍追李自成部至山西絳州,其留京部屬這時才搜訪得圓圓,便飛馬送圓圓至絳州與吳團聚。以后吳三桂受清廷封為平西王鎮(zhèn)云南,圓圓隨往,后請為女道士以終。
詩的開頭八句點明吳三桂從山海關進軍北京的原因是“為紅顏”,也就是陳圓圓被李闖王占有,以致激起他“沖冠一怒”而出兵。起句中的“鼎湖”,典出《史記·封禪書》,謂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有龍下迎黃帝上天,后世便稱其地為鼎湖。句中的鼎湖代指明崇禎帝。“棄人間”,言其已死。“痛哭”句,指吳三桂假借為崇禎帝之死而出兵,因而令所部盡都穿上素服。還飾言圓圓被人占有“非吾戀”。下句的“逆賊”是作者對李自成起義軍的誣蔑。“天亡自荒宴”,謂起義軍攻占北京后只顧荒淫宴樂,不為天佑而致滅亡。“電掃”句也是作者對起義軍的誣蔑。“電掃”出《后漢書·吳漢傳》:“電掃群孽”。“黃巾”用東漢末農(nóng)民革命領袖張角的部隊皆以黃巾裹頭的故事;“黑山”,指東漢末在河北的農(nóng)民起義軍黑山軍:兩者都比喻李自成部。以下“哭罷”句中的“君”指崇禎帝。“親”指被殺的吳驤全家,“相見”謂與陳圓圓見面。作者藉吳三桂從山海關出兵的緣由,從側(cè)面點出全詩所要歌詠的人物陳圓圓,以為下文集中敘述陳圓圓的經(jīng)歷作先導。
以下的“相見初經(jīng)”四句,說明吳三桂與陳圓圓在田畹家認識及田畹許贈圓圓經(jīng)過。按《圓圓傳》記載:“(圓圓)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崇禎癸未歲(1643),總兵吳三桂慕其名,赍千金往聘之,已先為田畹所得。時圓圓以不得事吳,怏怏也,而吳更甚。”可知吳三桂在未見圓圓前已對她深為仰慕。句中的“田竇”,謂漢武帝時的外戚田蚡、竇嬰,都系外戚顯赫一時。此處指田畹。“戚里”,漢代長安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此處指田畹府第。“箜篌伎”,樂伎。箜篌為古樂器名。“油壁車”,古代一種用油涂飾車壁的車子,多為婦女乘用,始見古樂府《蘇小小歌》:“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此句是說等待吳三桂派車來田家接陳圓圓去。這四句詩不僅銜接上面八句,也使詩中主角開始亮相。
以下“家本姑蘇”六句簡略介紹了圓圓青年時期在家鄉(xiāng)的生活。姑蘇,江蘇吳縣有姑蘇山,過去因稱吳縣為姑蘇,即今蘇州。浣花里,成都西部有浣花溪,唐代名妓薛濤曾在溪邊居住,此處借喻圓圓住所。“夢向夫差”兩句,是作者假想圓圓曾夢想如西施一樣受到吳王夫差寵幸享受富貴。“前身”兩句則謂圓圓在現(xiàn)實面前幻想破滅。橫塘,地名,在蘇州西南,此處泛指湖塘。這六句,使詩意綿婉有致,更在一定程度上寫出了圓圓的性格。雖然所描繪的情節(jié)多是詩人的虛構,并非都是事實。
以下“橫塘雙槳”到“教就新聲”這八句,寫圓圓在家鄉(xiāng)被顯貴田畹強行載走,并非所愿;隨后又被田畹送入宮庭,但不受崇禎帝寵愛,最初在宮里永巷安置,以后就被遣回田家,隨即學習歌唱,進而傾倒坐客。“永巷”是宮庭幽禁嬪妃或?qū)m女處所,或嬪妃宮女住處。作者在這里用虛實相間手法,敘事有實有虛。離鄉(xiāng)別井時,雖知“非薄命”才有這等遭遇,也難免傷感,表達了她復雜的感情。圓圓在家鄉(xiāng)已是“聲甲天下之聲”的歌妓,她的歌藝并不是田家“教就”的。作者在這里寫上這一句,是為了下文吳三桂聽了圓圓的歌聲而傾心張本。
以下“坐客飛觴”到“苦留后約”這八句,是寫田畹宴請吳三桂,飲酒直到天晚未休,“一曲哀弦”則謂圓圓借歌曲向吳送情,使他心旌搖蕩,不斷與圓圓眉目傳情。“白皙通侯”句指吳三桂年輕貌美而官位也高。“早攜”兩句指田畹將圓圓贈吳三桂,吳即將圓圓載走,以備成婚。“銀河”,天河,這里用牛郎織女七夕相會故事。“恨殺”兩句則謂崇禎帝命吳三桂出山海關,吳不便攜圓圓同往,只能相約以后團聚,這就使圓圓擔心日后會發(fā)生變故。這八句寫出了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從相見定情以至分別時的情景,有聲音——“一曲哀弦”,有動作——“揀取花枝屢回顧”、“早攜嬌鳥出樊籠”,更有后三句刻劃圓圓的心理活動。極盡纏綿細膩,至為感人。
以下“相約恩深”至“爭得蛾眉”這八句,寫事變非常,李自成起義軍進入京城,圓圓思念吳三桂不已,隨后圓圓為李自成(或劉宗敏)所得。不久清軍進入北京,圓圓即離開李自成。“蟻賊”,對東漢末黃巾軍的蔑稱,語出《后漢書·皇甫嵩傳》。“蟻”通“蛾”,《皇甫嵩傳》中作“蛾賊”。長安,代指明京城北京。“可憐思婦”兩句,前句化用唐代王昌齡七絕詩《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jiāo)夫婿覓封侯。”極為貼切。后句狀寫圓圓思念吳三桂已至精神恍惚程度,致把樓頭柳絮認作是從三桂戍地飛來的。“遍索綠珠”句,是用的晉代石崇因歌妓綠珠取禍事。當時趙王司馬倫的佞幸孫秀向石崇求綠珠,石崇不許,孫秀便向趙王進讒言捕殺石崇。收捕石崇之際,綠珠墜樓死。此處以綠珠喻圓圓,謂她在吳驤家中被搜查出來。“強呼絳樹”句,出《魏文帝與繁(pó)欽書》:“今之妙舞,莫過于絳樹。”也以絳樹喻圓圓。“雕闌”,指吳驤府。末句“爭得”即“怎得”;“蛾眉”,女子長而美的眉毛,借為美人的代稱,此處指圓圓。“匹馬還”,指吳三桂部下找到圓圓后,讓她騎著馬去吳三桂行軍處所。這八句詩中,先寫圓圓思念吳三桂的思想活動,著墨不多,讀來親切。以后寫兩軍爭奪圓圓始末。“遍索”句寫李部已聞圓圓艷名,必欲得之,因?qū)求J府第包圍搜索;“強呼”句形容圓圓離吳府是被迫的。這兩句用比興手法,寫李軍是怎樣獲得圓圓的,是正面寫。而下面“若非壯士”兩句,則從側(cè)面說明圓圓已被奪回,沒有直接寫爭奪過程,但交代明白,省卻無數(shù)筆墨。可見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以下“蛾眉馬上”至“散關月落”這八句,寫圓圓被送往吳三桂行軍駐所,以后就伴隨吳三桂進軍陜西,經(jīng)過金牛道、斜谷、散關向南行進。這段敘述,是作者采用鈕琇《觚剩》的記載,是吳三桂的手下在北京找到圓圓,然后備馬送她到山西吳三桂軍次,因有“蠟炬迎來在戰(zhàn)場”之說。“蠟炬迎來”,典出王嘉《拾遺記》,說是曹魏時期,常山郡守谷習以千金聘郡女薛靈蕓獻魏文帝,未至京師數(shù)十里,高燭之光相繼不絕。又筑高臺,列燭于下,名曰燭臺,遠望之如列星墜地。“蠟炬”即蠟燭。常山,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市。“啼妝”,《漢書·五行志》載:桓帝元嘉(151-152)中,婦女好作愁眉啼妝。另據(jù)《后漢書·梁冀傳》載:“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tài),作愁眉啼妝。”詩意指圓圓當時的凄苦面容。秦川,指陜西;金牛,指金牛峽,傳為秦惠王遣五丁力士開鑿,在今陜西勉縣西;斜谷,在今陜西眉縣西南;散關,亦名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市西南。以上三處均為由陜?nèi)氪ㄋ?jīng)之地。從句中的“簫鼓”、“起畫樓”、“開妝鏡”等描寫來看,吳三桂攜帶圓圓隨軍行進途中也不忘享樂。當然,也許并非事實,不過是作者行筆時的渲染,使作品免于平板呆滯。其中“云鬟不整驚魂定”、“啼妝滿面殘紅印”這類句子,對描寫圓圓的內(nèi)心活動和形象的刻劃都極生動,如見其人。全詩的敘事至此為止,后面部分都是作者的借喻和感慨。
以下“傳來消息”至“有人夫婿”這八句,是作者設想圓圓受寵于吳三桂的信息傳到家鄉(xiāng),已是圓圓離鄉(xiāng)十年。當年教圓圓歌唱的樂妓還活著,一同浣紗的女伴常在思念她。不過都感到自己的地位不能和圓圓相比了。烏桕,樹名;“紅經(jīng)十度霜”,代指十年。“舊巢共是”句,喻圓圓當年在家鄉(xiāng)時,與女伴們地位相等。“飛上枝頭”句謂圓圓已榮貴。“變鳳凰”,事見《南史·范云傳》,說是范云有女,江祐求婚,醉中從箱中取剪刀作為聘禮,范云接受下來。以后江祐顯貴,范云對江祐說:從前我和你都是黃鵠,今天你已化為鳳凰,寒微之家理應相隔華盛,于是取出剪刀還給江祐。“長向”句,尊前,酒尊前;老大,年長。此句寫的“教曲妓師”。下句的“侯王”指吳三桂;“擅”,謂圓圓專擅吳三桂之寵。這八句詩,作者借豐富的想象力,使圓圓十年前在姑蘇家鄉(xiāng)生活時的教曲妓師和浣紗女伴出場,與圓圓的現(xiàn)時境遇對比,不僅構思別致,更使詩意波瀾起伏,回蕩多姿。這里,也表達了作者對人生際遇無常的感慨。江淹《效阮公體》評語說:“寄意在有無之間,慷慨之中自多蘊藉。”吳梅村深得此旨。所以,這幾句詩決非閑筆,不可等閑視之。
以下“當時只受聲名累”至“一代紅妝照汗青”這十二句,是對圓圓身世的概述。圓圓怨恨自己受聲名之累,以致田畹、吳三桂之流爭相延致。盡管得的聘金很高,但一分聘金就給帶來萬分愁苦。斛(hú),量器,古代以十斗為一斛,南宋未年改為五斗。珠,代指聘金。“關山”句,謂自己隨吳三桂東奔西走,人也拖瘦了。“錯怨”兩句,指自己不應埋怨前一段坎坷的經(jīng)歷,隨后終得到安定的生活。詩句用的比興手法,含蓄蘊藉。“嘗聞傾國”以下兩句,謂吳三桂為了女色而引清軍入關,導致明朝滅亡,而此事卻使他享受重名。“傾國傾城”,典出《漢書·佞幸傳》:樂工李延年隨侍漢武帝,歌云:“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武帝問他,便以妹進。“周郎”,據(jù)《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說,曹操在赤壁戰(zhàn)敗后,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zhàn),碰上時疫,他燒船自行撤退,這就“橫使周郎虛獲此名”。此處以周瑜喻吳三桂。“妻子豈應”兩句,謂自己去留無關大局,只是吳三桂太多情,為了奪回自己才引清軍入關。“全家”句謂李自成部殺害吳三桂全家。“一代”句謂自己得以名照史冊。“汗青”,指史冊。這十二句詩,雖然全是作者的設想,卻能設身處地,把圓圓自始至終的思想活動刻畫得淋漓盡致。當然,這十二句詩也是作者對圓圓一生遭遇的評述,處處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是非觀點,末幾句也對吳三桂作了辛辣的諷刺。
詩的結尾八句,是作者藉圓圓的身世而興的感喟。前四句用西施的故事喻圓圓。“館娃”,是吳王夫差專為西施建造的宮,遺址在今蘇州市靈巖山。“越女”,指西施。“香徑”,即采香徑,在靈巖山前十里。“屟廊”,即響屟廊,在靈巖山,吳王所建。作者將吳官的衰敗和西施的飄渺,以喻出生在蘇州的圓圓,由于兩人的命運有許多相似之處,故見處置協(xié)調(diào),無扦格之感。“換羽移宮”兩句,謂圓圓的歌舞是被迫的,一個“愁”字足以說明。“羽”和“宮”都是五音之一,此處指音樂。“梁州”,據(jù)清人吳翌鳳對此詩“梁州”一詞的箋注,是根據(jù)《明史·地理志》所記:“云南,禹貢梁州徼外地。”因吳三桂鎮(zhèn)云南。我意此說值得研究。“徼”(jiào)是邊界。照《明史·地理志》所說,云南是梁州邊界外之地,怎能與梁州聯(lián)系。按梁州為古九州之一,其轄境在唐以后約有今陜西城固以西的漢水流域,故句中的梁州是泛指這一帶地方,既與上文提到的陜西境內(nèi)的秦川、金牛、斜谷相照應,也為以下“漢水東南日夜流”句中的“漢水”一詞的使用找到了根據(jù),否則就感突兀了。“為君別唱”兩句,是指當年西施在吳宮歌唱樂曲,受到吳王寵幸,吳王也惑于西施導致吳國滅亡。今天作者特為與西施近似的圓圓新制此曲“別唱”,舊調(diào)新翻,歷史重演。但是,在作者看來,不論是西施或是圓圓,她們在一定時期的表演,都如滔滔漢水日夜奔流而去,永不復返了。作者在這里收筆,給人留下不盡的回味。
吳梅村這篇歌行,是有感而發(fā)的。他是一個亡了國的知識分子,內(nèi)心痛苦無處發(fā)泄,所以選取了這個題材發(fā)抒幽憤。他深知自己的處境,為免于招禍,所以詩中凡與事實相關的人名地名,都用借代。可以看出,詩中對陳圓圓寄予高度同情,而對漢奸吳三桂則予無情鞭撻。詩中的情節(jié)半是事實,而一些細節(jié)描寫則出于虛構,但主線脈絡分明,剪裁適當,層次清晰。詩中多用比興手法,委婉含蓄,托諷遙深。而且用典得當,語言也清新明快。所以此詩二百多年來一直為詩壇所重。清人查為仁認為吳梅村“最工歌行……若《圓圓曲》等篇,皆可方駕元(稹)、白(居易)。”(見《蓮坡詩話》)此話是公允的。
上一篇:郭維森《國殤》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任國緒《在軍中贈先還知己》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