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無名氏·阮郎歸》無名氏
無名氏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淥欲生漪①。雨晴還日西。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②。
注釋 ①漪:水波。②劫:圍棋術語。弈棋時棋局上緊迫的一著。
弈棋仕女圖 【唐】佚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鑒賞 詞的好處是“要眇宜修”,這首詞的意境是纖細、清寒,它表達的不是濃烈,不是壯闊,而是輕柔、含蓄、微傷。這一份別致之處,也是這首詞的佳處。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首二句,即營造出一個暮春清婉的世界來。春風吹雨,落花粘絮。“繞”字很奇妙,我們尋常的閱讀經驗,是“雨打芭蕉”“雨滴梧桐”,此處卻說“雨繞殘枝”,由此可猜想,也許是因為風很大,所以原本垂直落下的雨滴,被風吹著在樹枝間繞動。被雨水打落的花瓣“無可飛”,意思是說花瓣沾了雨水,變得很重,所以只能徑直地落下來,而不能再如尋常般輕飏飛舞。這兩個細節點出了觀察者眼神的敏銳與細致。“小池寒淥欲生漪”,用筆細膩,池是“小池”,水波是清澈,“欲生漪”是指水面將要泛起微波,這說明風雨漸漸減弱,不再是起先的“雨繞殘枝”,于是引出下句“雨晴還日西”。上闋的這最后一句,看似寫景,暮春黃昏時雨水剛停,淡淡的陽光射過來,斜陽已西沉;然而這其中又包含著一種情意,黃昏日落,容易帶給人遲暮之感,正如李商隱在詩中表達的惆悵:“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登樂游原》)雨終歇,然而日已斜。“落花”“殘枝”“小池”“日西”,這種種含著凄清的詞語都渲染出一份淡淡的哀愁。時光移動的緩慢也襯托出詞中人情緒的低沉寂寥。
下闋以“簾半卷,燕雙歸”落筆,將視線慢慢移至室內。雙雙歸來的燕子引起了人的愁思,而黃昏時半卷的簾幕表明了房中的寂靜與心緒的孤寂。“諱愁無奈眉”,始著筆寫人。五字中含著幾重轉折:心中有愁,然而又不愿把這份愁情表現出來,可是不愿歸不愿,深鎖的眉頭又把這份愁思泄露了出來。李清照《一剪梅》云:“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直陳相思愁深,然而此詞卻含蓄委婉。“無奈”是沒有法子的意思,自己能控制情緒的爆發,可是不能控制這無意中憂傷的流露。“眉愁”二字,微露出內心惆悵哀愁。
“翻身整頓著殘棋”,是寂寞愁悶中的消遣。看過了簾外雙歸的燕子,這燕子引她憂愁。她于是轉過身來,整頓局上的殘棋。說“殘棋”,或許是之前已經下過一半,又沒有心思繼續下完的棋局。“沉吟應劫遲”,鏡頭停留在這個靜止的動作中,在舉棋不定的猶豫中,主人公陷入沉思。其實“沉吟”并非因為棋局,而是因為困擾內心的憂愁。雖然這份憂愁到底是什么,詞人并沒有明確地告訴讀者。但是這情境本身是耐人尋味的,正如楊慎在《批<草堂詩馀>》中云:“‘翻身’二句,愁人之致,極宛極真。此等情景,匪夷所思。”(劉艷)
集評 明·卓人月:“‘諱愁’五字,費不知多少安頓。”(《詞統》卷六)
鏈接 宋以后廣為流傳的棋藝理論“十訣”。宋末陳元靚《事林廣記》一書的元泰定本最早收錄“十訣”,標題為《象棋十訣》,不書撰人姓名;至元本改題《十訣》,仍列入象棋資料中。明代劉仲達《鴻書》也收錄,標題變為《圍棋十訣》,唐王積薪撰,然稱王著實無明確證據。所總結的戰略戰術以口訣形式表述,共十條:一不得貪勝;二入界宜緩;三攻彼顧我;四棄子爭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須棄;七慎勿欲速;八動須相應;九彼強自保;十我弱取和。其基本原理可以同時應用于圍棋和象棋。
上一篇:《兩宋詞·曾覿·阮郎歸》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蜀妓·鵲橋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