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平湖樂]乙亥三月七日宴湖上賦(王惲)》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春風吹水漲平湖,翠擁秋千柱。兩葉蘭橈斗來去,萬人呼,紅衣出沒波深處。鰲頭游賞,浣花風物,好個暮春初。
元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秋澗樂府》收錄。此曲作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作者時在平陽,曲寫當地春游風習,抒發歡樂情懷。“兩葉蘭橈斗來去”以下三句,寫春日競渡,賽者均身穿紅衣,盡力拼搏;觀賞者萬人齊呼,喝彩聲聲。“斗”字畫出爭先恐后的情景,“出沒”二字襯托出劃船者不畏風浪,勇往直前的氣概。“鰲頭”,即遨頭。宋代成都自正月至四月浣花,太守出游,士女縱觀,稱太守為“遨頭”。“浣花風物”,蜀人每年四月十九日宴游于成都西浣花溪旁,稱浣花日。蘇軾《寒食同游西湖》自注:“成都太守自正月十日出游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此處指春日游賞。曲終點明時間,“好個暮春初”,與題目《乙亥三月七日宴湖上賦》,時間、地點、環境、人物、情感,渾然一體。
上一篇:《[越調·平湖樂]“鑒湖秋水碧于藍”(王惲)》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越調·平湖樂]堯廟秋社(王惲)》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