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蜀妓·鵲橋仙》蜀 妓
蜀 妓
說盟說誓。說情說意。動便春愁滿紙①。多應念得脫空經②,是那個、先生教底。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閑,又那得、功夫咒你。
注釋 ①動:動輒,常常。②“多應”句:大概是讀過了教人如何說謊哄騙的經書吧。多,大多,多半。脫空,指言而無信,言行不一。呂本中《東萊紫微師友雜記》:“劉器之嘗論至誠之道,凡事據實而言,才涉詐偽,后來忘了前話,便是脫空。”經,經書,經典。
仕女圖(局部) 【清】 陳字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鑒賞 南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一一“蜀娼詞”記載了一個故事:陸游有個門客從四川帶回一個妓女,回來之后把她安頓在別處一所房子里,每隔幾天去一次。有次他生病,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去她那里,在音訊全無中焦急等待的她懷疑他變了心,后來他寫了首詞解釋原因,她就按照他的用韻和了這首《鵲橋仙》作為回答。那個門客所寫的詞我們已無從得見,但是這個女子的答詞卻流傳了下來。
上闋描摹了對方的所作所為,并加以評說。起句形容男子說話的情形,連用四個“說”字,形成一種反復強調的效果,可知這個男子的言語里是怎樣地充滿了賭咒發誓、情意纏綿。“春愁滿紙”,又是強調性的形容,可以想見男子的詞作里一定有著大量的傷春之愁、相思之苦一類的字眼。“動便”則說明對方這種行為已經司空見慣,動不動就來這一套,那些“春愁”已然成了陳詞濫調。幾句概括描述,便活畫出一個慣用甜言蜜語打動人的“癡情”男子形象。他這樣做自然是為獲得她的傾心,然而女子如此強調的目的卻是嘲弄,這位久經風塵、見慣買笑追歡伎倆的女子,對于男人各種表現背后的真實情形是再明白不過的,她用完全口語化的言語來描述這些,完全是生活中數落、挖苦一個人的口吻,同時也流露出一點怨氣:男子顯然嘴上說的跟平時做的并不一致,屢次令她失望。于是她進一步挖苦他:你這么善于耍手段,是念了什么專門教人花言巧語騙人的書吧?誰教給你的?說到這里,雖然還是承接上面的嘲諷,然而語氣中的調侃戲謔之意已經蓋過了譏刺怨惱,她心頭的不快未必已經消除,但是作為一個外室小妾,她知道不可以跟他鬧得太僵,于是不再在他的行為本身上過多糾纏,而是轉為開玩笑的口氣,做出一副嬌嗔佯怒、俏皮可人之態,令人啼笑皆非卻又無可奈何。
到了下闋,蜀妓轉而敘述自己這方面的情況,“不茶不飯,不言不語”,連用四個“不”字,同樣形成反復強調的效果,說明自己思念他時是何等愁悶苦惱,同時又與上闋的四個“說”字形成了鮮明對比:男子的相思都掛在嘴上寫在紙上,她卻是實實在在發自內心而且表現在行為上。吃喝說話這些必要的活動都停止了,別的事情可想而知,只剩下“一味供他憔悴”。這幾句話中隱含幽怨:我是為了你成了這個樣子的啊。然而到下一句忽然口氣又是一轉:天天想你都來不及,哪里還有工夫咒你! 這一轉極盡欲笑還嗔、做嬌做癡之狀,別出心裁地表達了對對方的情意,出人意料,陡生奇趣,同時呼應了“一味供他憔悴”,說明自己確實是一心只癡癡思念著對方而無暇旁顧,而且正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即使為你落到了這般地步,我仍然不忍心、不愿意咒你! 整首詞一波三折,曲繞回環,語氣忽嗔忽喜,一個七竅玲瓏、風情萬種的女子形象活現在讀者面前。
這首詞語言風格淺近俚俗,明快曉暢,幾乎全用口語,沒有一般文人詞的雕琢字句、堆砌辭藻,而更近于后來的散曲。在詞日趨文人化、風格繁縟綿麗的南宋,是別開生面、彌足珍貴的佳作。(張力)
鏈接 朱熹學術思想的影響。朱熹的學術思想在其生前并沒有受到世人的重視,甚至他在世的時候,還屢遭排斥,也曾被視為“偽學”。到南宋理宗時期,皇帝認為朱熹之學“有補治道”,于是就按照祭祀孟子的禮儀來祭拜他。以后,朱熹及其學說(尤其是理學思想)被推尊到圣賢的地位。元代自皇慶二年(1313)前后恢復科舉,即把朱熹的《四書集注》作為考核舉子的重要依據,朱子之學遂成為科場的程式,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明代以后,朱熹的學說更被作為在封建王朝上層建筑領域實行政治文化專制的理論依據,成為官方意識形態的精神支柱。
上一篇:《兩宋詞·無名氏·阮郎歸》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馮延巳·鵲踏枝》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