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密·疏影》周 密
周 密
梅 影
冰條木葉。又橫斜照水①,一花初發。素壁秋屏,招得芳魂,彷佛玉容明滅。疏疏滿地珊瑚冷②,全誤卻、撲花幽蝶。甚美人、忽到窗前,鏡里好春難折。閑想孤山舊事,浸清漪倒映③,千樹殘雪。暗里東風,可慣無情,攪碎一簾香月。輕妝誰寫崔徽面④,認隱約、煙綃重疊⑤。記夢回、紙帳殘燈⑥,瘦倚數枝清絕⑦。
注釋 ①橫斜照水:化用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②疏疏:稀疏。③清漪(yī):清澈的水波。④崔徽:唐代歌伎。曾與裴敬中相戀,別后將寫真容寄給裴,不久病死。此處以崔徽真容比喻梅影。⑤煙綃(xiāo):如煙霧般輕薄的絲綢。⑥紙帳:用一種特指的紙制成的帷帳,帳上常繪有梅花等裝飾。⑦“瘦倚”句:與王沂孫《疏影·詠梅影》“不似一枝清絕”句意境相似。
鑒賞 梅花是周密賞愛的花朵。在他留下的三十余首詠物詞中,梅花詞多達十余首。在詞作《柳梢青》的詞序中,他坦言:“余平生愛梅。”這是一位和林逋一樣對梅花情有獨鐘的文人,為梅花的清香所沉醉,為梅花的高潔所傾慕,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描摹這花朵。他的愛戀如此之深,以至于為著這梅花的影子,也可再三精描細繪,鋪衍成作。
“冰條木葉。又橫斜照水,一花初發。”起筆寫梅花在水中的倒影。隆冬時節,梅花綻放,雪覆梅枝,如冰枝凍木,“橫斜”二字,引人聯想起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的詠梅名句。林詩是淡雅無痕,周詞是清麗幽香。
雪梅鴛鴦圖 【明】 王醴
故宮博物院藏
“素壁秋屏,招得芳魂,彷佛玉容明滅。”轉筆寫梅花映在素壁與屏風上的身影。“芳魂”“玉容”都是以美麗的女子來摹寫梅影的雅致。漢武帝因懷念早逝的李夫人而請方士招魂,最終也只能隔著屏風,遠遠望一眼李夫人的身影。“玉容明滅”的縹緲,為梅影披上一層迷離與神秘感。此句寫梅魂。
“疏疏滿地珊湖冷,全誤卻、撲花幽蝶。”目光從屏風落至地面,月光下梅枝的影子落在地上,稀疏如珊瑚枝權,風動影搖,連撲花的蝴蝶都誤以為是真實而匆匆撲來。“甚美人、忽到窗前,”用唐盧仝“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有所思》)的詩意,“鏡里好春難折”則與張炎《疏影·梅影》中“窺鏡蛾眉淡抹,為容不在貌,獨抱孤潔”意境相似。
上闋用字纖塵不染,如以“冰”形容梅枝,以“秋”形容屏風,以“冷”形容珊瑚,從水邊到素壁,到地面再至窗前、鏡中,梅影無處不在,清幽脫俗的意境一再出現,使詞作有如光潔的貝殼,處處折射出潔凈的光芒。
下闋漸入抒情。“閑想”二字,引出遙遠之人事。“孤山舊事”,追憶在孤山下植梅的高士林逋,“浸清漪倒映,千樹殘雪”,實際上仍是化用“疏影橫斜水清淺”的詩意,以“清漪”對應上闋“照水”,以“殘雪”對應“冰條”。“暗里東風”三句,則以擬人的手法,寫出風搖梅影碎的畫面。以“香月”比擬“素月秋屏”上的梅影,“月”的皎潔既與梅的潔白相似,“香”又與梅的特性相關,而“一簾”又與“秋屏”相對。至“輕妝”句,又與“美人”相呼應。“崔徽”是元稹《崔徽歌序》中記載的歌女,因戀人離去無法相伴,遂托人畫肖像以寄之,此處便以崔徽之畫像比擬梅花之影。“認隱約、煙綃重疊。”意象既在跳躍之中,詞意也就隱約朦朧。歇拍結于淡遠,“記夢回、紙帳殘燈,瘦倚數枝清絕”。紙帳即一種特殊紙做的帳子,帳上常畫梅花蝴蝶等為飾,朱敦頤即有“道人還了鴛鴦帳,紙帳梅花醉夢間”(《鷓鴣天》)的詞句,也許詞人在半夢半醒中,看見幾枝清瘦的梅枝倒映在昏黃燈光中,心中不禁為這份“清絕”所傾倒吧。
南宋梅花詞盛極一時,黃大輿曾編詠梅詞四百余篇為《梅苑》。周密對于梅花的賞愛,包含了許多寄托與比興,潔白的梅花象征清白的操守和高士的人格。周密的詞友王沂孫、張炎,都有一首以《疏影·梅影》為題的詞,王沂孫詞中云“也厭娉婷,帶了一痕殘雪”,張炎詞中云“為容不在貌,獨抱孤潔”,詞作意境相似,可作參看。(黃阿莎)
集評 清·陳廷焯:“思深意遠。”(《詞則·大雅集》卷三)
鏈接 詞中之影。以景物的影子為摹寫對象,在宋詞中并不少見。以詠梅影為例,除周密《疏影·梅影》外,還有王沂孫《疏影·詠梅影》、張炎《疏影·梅影》、王質《清平樂·梅影》。甚至有專門以“影”為詞題的楊樵云《滿庭芳·影》。而北宋詞人張先則因為詞中多次傳神描寫景物之“影”,被人稱為“張三影郎中”。
上一篇:《兩宋詞·張炎·疏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賀鑄·石州引》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