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高攀龍·夏日閑居》原文賞析
長夏此靜坐,終日無一言。問君何所為,無事心自閑。細雨漁舟歸,兒童喧樹間。北風忽南來,落日在遠山。顧此有好壞,酌酒遂陶然。池中鷗飛去,兩兩復來還。
沈德潛、周準《明詩別裁集》說: “忠憲(高攀龍的謚號)詩無心學陶,天趣自會。” 的確,此詩恬淡閑靜,真樸自然,頗得陶詩真髓。
題為《夏日閑居》,起筆即扣題,寫長夏靜坐,終日無言。接著用設問自答的句式,直點之所以獲得如此嫻靜境界的原因: “無事心自閑”。以下的景物,既都是在這“無事心自閑”的心境下所見到的,又反過來加重加濃了這心境。你看,在蒙蒙細雨中,漁舟緩緩歸來了; 在稠密的樹叢間,兒童在嬉戲喧鬧; 一陣北風吹來,沁人心脾; 落日傍著遠山,依依不舍。這些紛紛藉藉的自然景物,仿佛是詩人毫不經意地隨手拈來的,但又是多么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詩人閑適的心情。
正是這些景物,使詩人情懷特好,于是便舉懷獨酌,陶然而醉。在醉態朦朧中,又復見池中鷗鳥,成雙成對,飛去又復飛回。這一結尾,有悠悠不盡之意。因為其中暗用了狎鷗的典故。《列子·黃帝》載: “海上之人有好漚 (同鷗) 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數不止。其父曰: ‘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此詩表示詩人機心已息,萬念皆寂,故鷗鳥亦不相猜,“飛去”“復來還” 了。正如杜牧在《漁父》中所寫“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是一樣的意思。
全詩樸素自然的語言,與閑適自得的心情,恬淡幽靜的意境,三者完全諧和一致,在藝術是相當成功的。
上一篇:古詩《蒲松齡·喜雨口號》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元好問·外家南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