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李處全·水調歌頭》李處全
李處全
除 夕
今夕定何夕①,今夕歲還除。團欒兒女②,盡情燈火照圍爐。但惜年從節換③,便覺身隨日老,蹤跡尚沉浮④。萬事古如此,聊作舊桃符⑤。任東風,吹縞鬢⑥,戲臞儒⑦。韶顏壯齒⑧,背人去似隙中駒⑨。杯酌猶傾臘酒⑩,漏箭已傳春夜(11),何處不歌呼。惟愿長窮健(12),命酹且歡娛(13)。
春夜宴桃李園圖(之一) 【明】 盛茂燁 私人藏
注釋 ①“今夕”句: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贊嘆語,謂此是良辰。《詩經·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②團欒(luán)兒女:謂兒女團聚。團欒即團圓。③年從節換:年度隨著節日而改變。④“蹤跡”句:行蹤不定。蹤跡,行蹤,痕跡。沉浮,本謂浮水游泳,喻隨波逐流。⑤桃符:古時習俗,元旦用桃木寫神荼、郁壘二神名,懸掛門旁,以為能壓邪。⑥縞(gǎo)鬢:白色的鬢發。縞,白色的生絲絹,也指白色。⑦臞(qú)儒:清瘦的儒者。含有隱居不仕之意。語本《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相如以為列仙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⑧韶顏:美麗的容顏,喻指青年。壯齒:壯年。齒,年齒。⑨隙中駒:隙駒。《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后因以“隙駒”比喻易逝的光陰。⑩杯酌:酒杯。臘酒:臘月釀制的酒。(11)漏箭:浮在壺漏上指示時間的箭頭。(12)窮健:取“窮且益堅”義,因韻換字。(13)酹(lèi):將酒澆在地上表示祭奠。
鑒賞 這首詞,寫的是除夕之夜感懷。全篇即景抒情,純用白描,卻能達到“語淡而情濃,事淺而言深”的境地。
上闋寫詞人在除夕之夜生發出的感慨。“今夕定何夕,今夕歲還除”,詞人這里首先自問,然后自答,點明時間。今夕何夕,在《詩經》中原意是女子見到自己情郎的歡喜,后人引用這種句法的時候,也多是表達愉悅歡欣的心情。如《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杜甫《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等等。這里詞人自問自答,好像只是陳述了一下時間,其實透露著一層歡愉。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夜、一年中的最初一夜,本來就是個喜慶的節日。遠方的兒女也會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詞人就是抓住這一點,用“團欒兒女,盡情燈火照圍爐”來寫一家人的高興。根據民俗,除夕這晚,家家都要讓所有的燈都點上,以顯示節日的喜慶。
盡情地圍著火爐說笑打鬧,這本是個開心的時刻,詞人卻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但惜”三句,來個轉折,詞人感嘆的是自己年紀漸漸老大,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寫出傷感的情緒。由于除夕之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夜,也是新年的開始,所以詞人說“年從節換”,這是很自然的想法,敏感的詞人意識到了時間的無情流逝,但快樂的感染還是很強烈的,所以詞人接著寫道“萬事古如此,聊作舊桃符。”這是詞人的自我安慰,這樣的事情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快過年了,總將新桃換舊符。自己還是把桃符做好,讓兒女們去換下吧。
下闋抒發詞人的心境和今后決定選擇的生存狀態。“任東風,吹縞鬢,戲臞儒”,寫得比較沉痛。“縞鬢”,寫自己雙鬢早已染上了風霜,能把大江南北吹綠的東風不能把詞人的白發吹黑,這可與“思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辛棄疾《鷓鴣天》)對讀。“臞儒”,不僅在讀者面前寫出詞人垂垂老矣、臞瘦非常的樣子,更表明詞人時時不忘自己是個儒者身份,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韶顏壯齒,背人去似隙中駒”,這里用白駒過隙的典故,寫自己對往事的留戀,自己總是被無情地甩在后面。“杯酌”三句作者巧用除夕之夜的特殊時間,把去年今年的時間交會寫出來,一個“猶”,一個“已”,不僅寫出詞人心目中時間過得是怎樣的飛快,也把自己心中的傷感情緒表達出來,用門外歡叫歌唱的歡樂來襯托自己的悲傷。“惟愿長窮健,命酹且歡娛”,詞人也因此受到感染,以窮且益堅的壯語激勵自己,故作開朗,實際上是無可奈何后的自我寬慰,和蘇東坡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很多相似之處。
詞人在除夕的時候,總結自己一年乃至半生的經歷,總是感到不太如意,于喧鬧熱烈的氣氛中有些不協調。最后自己也聊作寬慰,試圖讓自己更好,將游子的內心活動有層次的展現在人們眼前。本來是個喜慶的節日,詞人和家人團聚一堂,共度佳節,有意要把一年的辛勞忘卻。可是作者敏感的內心,一直未將愁悶掃除,時時因為自己的所見而不自覺地傷感起來。常常是一會兒寫喜,一會兒寫憂,把一個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的愁悶情懷寫得十分動人。(徐到穩)
鏈接 宋代的除夕習俗。農歷一年中最后一日為“除日”,是晚稱“除夕”“除夜”“大節夜”“大年夜”。除夕一般也兼指除日。宋代入臘月后,市井中即有貧丐者三五人一隊,扮成神鬼、判官、鐘馗、鐘馗小妹等形象,敲鑼擊鼓以驅祟,沿門乞錢,俗稱“打夜胡”。除夕前,街市上皆印賣門神、鐘馗、桃符、新歷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等畫像,有些紙馬鋪還將上述物品與蒼術、小棗、避瘟丹等贈送主顧。道士以交年疏、仙術湯等送施主;醫士以五色線結成四金魚同心結子或百事吉結子,與屠蘇袋、諸品湯劑等送主顧,用以避邪。市井坊巷中叫賣干茄瓠、馬牙菜、膠牙餳等,以備除夕之用;又有撲買錫打春幡勝、百事吉斛兒者,元旦以懸門首,為新歲吉兆。此外還賣爆仗、成架煙火之類。除夕之日,民間士庶,不論貧富小大之家,皆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夢粱錄·除夜》)。入夜,則準備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歲平安。宮中例于除夜行大驅儺儀式,皇城司諸班直戴面具,著繡畫雜色衣,執金槍、銀戟、畫木刀劍、五色龍鳳旗等,教樂所伶工扮將軍、符使、六丁、六甲、五方鬼使、灶君、土地、門神、鐘馗等,共千余人,自宮中鼓吹驅祟,出城外而散,稱“埋祟”。民間以燈照臥床之下,及門戶、廚房、廁所等處,稱“照虛耗”。農村中多燃高炬于田間,稱“照田”。是夜合家圍爐團坐,飲酒唱歌,奏樂擊鼓,達旦不寐,稱“守歲”。除夕節俗活動一直持續至次日,與元旦連接,成為整個年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上一篇:《兩宋詞·張孝祥·水調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王炎·水調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