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秦觀·望海潮》秦 觀
秦 觀
梅英疏淡,水澌溶泄①,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游②,銅駝巷陌③,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④。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西園夜飲鳴笳⑤。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⑥。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春山清霽圖 【元】馬琬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注釋 ①水澌溶泄(yì):流水緩慢流動。澌,流冰。②金谷:即洛陽名勝金谷園。晉太康中石崇筑園于金谷澗,集會宴游。③銅駝:洛陽街名,也是古時的游覽勝地。④誤隨車:韓愈《嘲少年》詩:“直把春償酒,都將命乞花。只知閑信馬,不覺誤隨車。”⑤“西園”句:記當年宴飲于金明池和瓊林苑的情形。⑥是事:猶言事事、凡事。
鑒賞 這是作者重過西園時的懷舊之作,通篇充滿著對往日俊游歡宴的追念,以及對今日蕭條寂寞的哀傷,寄托了很多人生感慨。“西園”的所指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當時駙馬都尉王詵的花園,元祐三年(1088)蘇軾與秦觀等十七人曾在此雅集,李公麟作《西園雅集圖》,秦觀“幅巾青衣,袖手側聽”。另一種觀點認為西園是代指汴京名勝金明池與瓊林苑,元祐五年(1090)秦觀制舉及第,此后在京供職五年,因得以參與當時名公的宴游集會。元祐七年(1092)朝廷賜宴,《淮海集》載《西城宴集》詩序:“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詔賜館閣官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瓊林苑,又會于國夫人園,會者三十有六人。”這次罕有的盛會,肯定給作者留下了很深的記憶。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崩,次年初春,哲宗皇帝親政,改元紹圣,大貶元祐黨人,秦觀出為杭州通判。本詞當作于秦觀預感到政局將變或者政局已變即將離京之時。作者懷舊思今,覺前途渺茫,不禁感慨萬千。因此這里無論他所懷念的“西園”究竟是指哪個地方,都不影響本詞情感的表達。
整首詞的結構呈現三段式:開頭六句寫眼前之景,漸漸引入懷舊的氛圍;中間八句寫回憶,追憶過往的繁華歡樂,濃墨重彩,與下文的蕭瑟形成對比;結束八句寫感懷,由懷舊而對比古今,融入作者的哀傷感情。結構布局非常平穩、自然。
詞的開篇交代節氣以及時節特有的景致。梅花漸漸稀疏,落花飄在水上,隨水流逝,讓人明顯感受到季節的變化。“東風”一句中“暗換”二字,點出了詞人對這一景象的猛然感知。作者由物候的變化覺察到歲月的流逝,于是心中產生了強烈的震動,這也是整首詞生發感情的基礎。接下來“金谷俊游”等句是寫作者故地重游時的場景。金谷園、銅駝街本是洛陽的著名景觀,這里代指北宋汴京的名勝。作者自元祐五年起,在汴京供職五年,對這些名勝自然十分親切、熟悉。在這天氣初晴之時,在這風景如畫又親切熟悉的地方,即將離開汴京的作者自然勾起了許多回憶和感慨。初春季節,地上的青草尚未長大,因此漫步時,游人能直接踩在沙土之上,“新晴細履平沙”一句,寫出一種極安閑的情致。
“長記”二字引起下文八句的回憶。“誤隨車”用韓愈《嘲少年》的典故,回想以前作者在此宴游時發生的趣事。“誤隨車”表面上是寫作者因太專注于路上的美景,而不覺誤跟了他人的車輛,實際上,我們從下面的描寫可以看出,這顯然與男女戀情有關。李白《陌上贈美人》:“駿馬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車。美人一笑搴珠箔,搖指紅樓是妾家。”唐張泌《浣溪沙》也有“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的描寫。這些都可作為本詞“隨車”的注釋。原來詞人的“誤隨車”并非是簡單的錯誤,而是有一段溫馨且充滿遐想的回憶。因此下面“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二句,雖然只寫當時的春景以及觀賞者的心情,但暗里卻含著對這段美好往事的回味,“芳思交加”一句尤其明顯。“柳下桃蹊”句是作者“誤隨車”時的所見,或許他此時已不是無心之誤,而是刻意地追隨而來。“柳下桃蹊”是多么美麗的景致,而“亂分春色”又似乎可見作者的心緒。
換頭“西園”三句,從白日的美妙回憶,轉到夜晚的愉快宴飲,歡樂之情一脈相承。古代文人雅士,往往以集會宴游為人生一大樂事,曹植《公宴》:“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曹丕《與吳質書》:“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并載,以游后園。輿輪徐動,賓從無聲;清風夜起,悲笳微吟。”又云:“從者鳴笳以啟路,學托乘于后車。”豐盛的晚宴,高雅的文士,美妙的音樂,本詞把這種種快樂要素進行鋪排,烘托出極為歡樂的氣氛。作者顯然化用了曹植等人的詩文,但也未嘗不是當時的實際場景。“華燈礙月,飛蓋妨花”極寫宴會之勝:高懸的華燈蓋過了月亮的光輝,來往車輛的華蓋使得花兒都失去了顏色。這濃墨重彩的描繪,把宴會的熱鬧寫到了極致。但愈熱鬧就愈襯出現在的凄涼、寂寞。
“蘭苑”以下,語意急劇轉折。“蘭苑未空,行人漸老”是“物是人非”之意,由此而引發作者的諸多感慨。在滿懷愁緒的詞人心中,每件事都是值得嗟嘆的,所以他說“重來是事堪嗟”。但是作者又不直接寫自己的感慨,而是把感情寄托到寫景上來。“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三句,寫故地重游時所見的蕭瑟、落寞之景,與回憶中的繁華形成極大的反差。“無奈”是作者無可奈何的心境,經歷了許多世事變幻的他,仕途受挫,壯志難酬,一系列負面的情緒一涌而至,所以有了“歸心”。然而這個世界,何處才是自己的歸宿?詞人也只能無奈地“暗隨流水到天涯”。這一句,呼應最開頭“梅英疏淡,水澌溶泄”二句,以落花的隨水流逝,比喻人生的漂泊,前后照應,結構精致,用意深邃。陳匪石《宋詞舉》說:“至此詞局度安詳,語意婉約,氣味醇厚,則少游之本色。”本詞“局度”誠然“安詳”,但也不是沒有精工、跌宕之處。(姚蘇杰)
集評 清·周濟:“兩兩相形,以整見勁,以兩“到”字作眼,點出“換”字精神。”(《宋四家詞選》)
清·陳廷焯:“少游詞最深厚,最沉著,如‘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思路幽絕,其妙令人不能思議。”(《白雨齋詞話》)
鏈接 秦七黃九。秦觀排行第七,黃庭堅排行第九,而二人同時聞名,故并稱秦七黃九,省稱“秦黃”。陳師道《后山詩話》云:“今代詞手,惟秦七黃九爾,唐諸人不逮也。”清人彭孫遹《金粟詞話》“黃不及秦”云:“詞家每以秦七黃九并稱,其實黃不及秦甚遠,猶高(觀國)之視史(達祖),劉(過)之視辛(棄疾),雖齊名一時,而優劣自不可掩。”沈雄《古今詞話·詞話》上卷“秦黃優劣”云:“詞家以秦、黃并稱。然秦能為曼聲以合律,形容處殊無刻肌入骨語。黃時出俚淺,可謂倫父,然黃有‘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峭健亦非秦所能作。”
上一篇:《兩宋詞·秦觀·望海潮》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