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宋五代詞·和凝·采桑子》和 凝
和 凝
蝤蠐領上訶梨子①,繡帶雙垂。椒戶閑時②。竟學樗蒲賭荔枝③。叢頭鞋子紅編細④。裙窣金絲⑤。 無事嚬眉⑥。 春思翻教阿母疑⑦。
注釋 ①蝤蠐(qiúqí):蝎蟲一類的蟲子,古典詩詞用來比喻女子之頸項。《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訶梨子:女子披肩。②椒戶:即椒房,古代妃嬪的居處多以椒和泥涂壁,取“多子”之意,故稱。③樗蒲:古代的一種博戲。韋應物《逢楊開府》:“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④叢頭鞋子:鞋頭繡有花叢的鞋子。⑤窣(sū):象聲詞,物體摩擦時所發出的聲音。 ⑥嚬眉:皺起眉頭。嚬:同“顰”。 ⑦教:讓。
仕女圖之玉局敲閑 【清】陳字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閨中少女春思之情的詞。
上片首句“蝤蠐領上訶梨子”描寫了閨中少女的美麗,女子優美的脖子上圍著一條美麗的云肩,為該女子又平添了幾分風情,也愈發顯得美麗。“蝤蠐領上”形容該女子頸項潔白豐潤。訶梨子,這里是指婦女的云肩,五代婦女有一種披于頸間領下的帔,即“訶梨子”。“繡帶雙垂”,上衣上的繡帶垂掛在兩側,亦為此女子增添了幾分嫻靜清幽之美。“椒戶閑時,競學樗蒲賭荔枝”,椒戶泛指富貴人家的閨房,點明了少女身份高貴。閑來無事,為打發時間,女子只好與好友在房中以荔枝為注賭博耍玩。“椒”王國維輯本《紅葉詞稿》作“朱”。朱戶即以朱紅所漆之門,是古代帝王賞賜有功大臣或諸侯的九種物品之一。“朱戶”與“椒戶”都是指富貴人家,“椒戶”更偏重指女子閨房,所以此句中用“椒戶”更為合適。此兩句將閨中女子的寂寞無聊之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下片“叢頭鞋子紅編細,裙窣金絲”兩句,寫該女子的鞋子與裙子,是對下身裝飾的描寫,與上片前兩句上身服飾的描寫形成對應。鞋頭上繡花錦簇,鞋帶是用紅色的細線編織而成的,裙子中嵌有金線,走動時會發出輕微細碎之聲。此兩句說明了該女子生活富足,可為何她還是“無事嚬眉”呢?末句“春思翻教阿母疑”解釋了原因。 原來該女子此時正處于“春思”階段,故而愁眉不展,心事重重。阿母看到她如此模樣,想起自己年少時的時光,知道定是那撩人的春色撩起了女兒的春思之心。少女本想通過“競學樗蒲賭荔枝”來打發空虛無聊的時間,然而卻是愈來愈覺得空虛寂寞,春思更濃,因此“無事嚬眉”。 “(上下片末句)二語翻空出奇”(明湯顯祖評《花間集》卷三),點評可謂恰到好處。
此詞婉轉有致,不直書女子的春思,而是通過對女子神態動作,以及該女子物質之富有與精神之貧乏形成的巨大反差的描寫,婉曲細膩地表現了閨中女子的春思之情。辭藻秾麗。(肖巧紅)
集評 清·陳廷焯:“以婉雅之筆繪秾麗之詞,耐人尋味。”(《詞則·閑情集》卷一)
鏈接 詞牌《采桑子》。據《詞譜》卷五記載:“唐教坊曲有《楊下采桑》,調名本此。”始見于五代詞。《采桑子》,又名《丑奴兒》《丑奴兒令》《羅敷媚》《羅敷媚歌》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句法相同,各四句三平韻,上下片的第二、第三句常用迭句,在音律上有一種反復婉轉之感。也偶有四十八字和五十四字的變體。
上一篇:《兩宋詞·王之道·蝶戀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馮延巳·采桑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