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蘇軾·西江月》蘇 軾
蘇 軾
春夜行蘄山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少休①。及覺已曉,亂山蔥蘢②,不謂人世也。書此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③,橫空曖曖微霄④。障泥未解玉驄驕⑤。我欲醉眠芳草??上б幌髟?,莫教踏破瓊瑤⑥。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⑦。
注釋 ①曲肱:曲臂,睡覺之時以臂枕頭部。②蔥蘢:草木青翠茂盛的樣子。③照野:明月照臨原野。彌彌:水深滿的樣子。④曖曖微霄:陶淵明《時運》:“山滌馀靄,宇曖微霄。”霄,雨霓,雨后的虹。⑤障泥:垂在馬腹兩側、用來遮擋泥土的東西。玉驄:毛色青白相間的良馬。⑥瓊瑤:美玉。這里指月光下溪水潔白如玉。⑦杜宇:《華陽國志·蜀志》:“周代末,蜀國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號杜主。后杜宇稱帝,號曰望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蜀人懷之,因呼鵑為杜鵑。后因亦稱杜鵑為杜宇?!?/p>
鑒賞 清代的陳廷焯在《詞則·放歌集》卷一里評價這首詞說:“《西江月》調易入俚俗,稍不檢點,則流于是矣。此偏寫得灑落有致。”能把俗調寫雅,正是蘇軾詞的特點。他的這種雅不是刻意做作、咬文嚼字的結果,而是從內到外、從生活到作品的和諧。元豐五年(1082)三月,貶謫黃州的蘇軾真正過起了亦農亦隱的生活,這一段時間里他寫了大量反映黃州自然景色、農民生活和自身隱逸情懷的詩詞,這首《西江月》便是其中很出色的作品。
小序交代了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和心情,使我們在未讀全詞前,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很美好的景象。這年三月蘇軾因為有事去了蘄水(據《東坡志林》記載是去看病,順便游山玩水),這天晚上他在一個酒家喝多了酒,回來的時候路過綠楊橋,因酒意上涌而停馬休息,不覺一下睡到了早晨??粗矍按簳缘木吧?,回憶昨夜的夜景,他寫了這首詞。
全詞以寫景開篇。月光傾瀉在原野上,月色下的溪水波光粼粼。半空中有數片隱約的浮霓,使得月光更加柔和溫暖。這兩句看上去是白描景物,實際上我們卻可以讀出濃濃的醉意,“照野”“彌彌”“暖暖”“微”這樣的感覺,只有酒后心情舒暢、醉眼朦朧的人才能感受到?!罢夏唷本鋭e出心裁,化用《世說新語·術解》典故:“王武子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連錢障泥。前有水,終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谷私馊ィ銖蕉??!碧K軾這里配以“玉驄驕”三字,典雅含蓄地說明了前面有溪水擋路,也為下文的“我欲醉眠芳草”交代了理由。作者說停下來是因為馬不肯前行,這當然是托詞,真正的原因則由“可惜”二句點出:原來是因為不忍心破壞明月溪水的美景和這片幽靜的氣氛。明代卓人月《古今詞統》卷六說:“山谷詞:‘走馬章臺,踏碎滿街月?!鹿蝗烫に?,都妙?!边@里出現的“一溪”“明月”二詞分別對應第一句的“彌彌”“照野”,前后呼應嚴整?!碍偓帯薄疤て啤倍Z,寫出了當時景色之美,環境之幽,以及馬蹄聲之細碎。
既然有“玉驄驕”,有“欲醉眠”,又有“可惜……莫教”,那么下面“解鞍欹枕綠楊橋”就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事了。詞人躺在了這一片絕美的夜色中,周圍是明月、溪水、微云、波浪,酒意在清風(“淺浪”二字已說明有微風)的吹拂下越來越濃,于是他漸漸睡去,直到第二天早上被一聲杜鵑叫聲喚醒。作者在小序里寫“及覺已曉,亂山蔥蘢,不謂人世也”,可在詞里卻只用了一句“杜宇一聲春曉”,把無盡的春意和內心的安樂都包蘊在了其中。這種小序和詞作內容的互相補充,也是蘇軾的獨創。
松溪月曉圖 鄭午昌
從這首詞我們可以窺見蘇軾當時極其平和的心境,它的誕生是與作者一系列關于人生、命運的深刻思考相聯系的。如果我們把此時蘇軾寫的一系列詞作如《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南歌子》(帶酒沖山雨)等進行比較,就會發現,此時他對淳樸自然的熱愛,對鄉村生活的滿足,以及對永恒宇宙的思考,都匯聚成了內心極大的平靜,這種平靜正是古往今來多少人所追求而不得的。(姚蘇杰)
集評 明·張綎:“此詞亦無甚奇,要見古人風致如此而?!?《草堂詩馀別錄》)
清·陳廷焯:“通首寫醉后踏月,極有神致?!?《云韶集》卷二)
上一篇:《兩宋詞·司馬光·西江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辛棄疾·西江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