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畫竹歌(并引)》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白居易
協律郎蕭悅善畫竹,舉時無倫。蕭亦甚自秘重,有終歲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與好事,忽寫一十五竿,惠然見投。予厚其意、高其藝,無以答貺,作歌以報之,凡一百八十六字云。
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
蕭郎下筆獨逼真,丹青以來唯一人。
人畫竹身肥臃腫,蕭畫莖瘦節節竦。
人畫竹梢死贏垂,蕭畫枝活葉葉動。
不根而生從意生,不筍而成由筆成。
野塘水邊碕岸側,森森兩叢十五莖。
嬋娟不失筠粉態,蕭瑟盡是風煙情。
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西叢七莖勁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見。
東叢八莖疏且寒,憶曾湘妃廟里雨中看。
幽姿遠思少人別,與君相顧空長嘆。
蕭郎蕭郎老可惜,手顫眼昏頭雪色;
自言便是絕筆時,從今此竹尤難得。
這是一首七言古體詩,也叫七言歌行。長慶三年(823)作于杭州。“引”,在本篇即“序”意。蕭悅,蘭陵(今屬山東)人。協律郎,掌管音樂的官。始自漢武帝時命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唐制,太常寺設協律郎二人。“引”中的“舉時無倫”即“舉世無倫”,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意為當代無雙。他把自己的畫看得很重,不輕易示人。由于知道白居易天性愛好藝術,故“惠然見投”。白欽佩他的藝術造詣很高,寫詩答謝所贈。貺,音kuang,賞賜、饋贈。
本詩共26句,前四句由竹到人,總贊其畫。接八句將人畫與蕭畫作比較,進而指出蕭悅畫竹是胸有成竹,意在筆先,經過嚴密構思的。并寫他所畫的竹生長在野塘曲岸(“碕”),以及竹的韻致、豐姿和神態,顯示其所畫之竹不與眾同。后半將畫面上的“西叢”“東叢”15莖竹作同中有異的對比描寫,說明“幽姿遠思少人別”,因此以慨嘆作結。
詩長26句,186字,雖為七言歌行,但其中夾有九言句,這是比近體詩自由的地方。全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文字流暢,清新自然。白居易的詩深入淺出,素以平易通俗著稱。尤其是這類古體歌行,意到筆隨,行所當行,止所當止,更無雕鏤刻琢。所謂“香山詩語平易,疑若信手而成者”。(周必大《省齋文稿》卷16)元稹亦云: “禁省、觀寺、郵候、墻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边@可能有些夸大,但證之以白居易《與元九書》中所云,亦不為無據。這首詩平實質樸,看似淺顯,但它寓意頗深:不趨時近俗,很少人能識別的作品,自有其價值在,因為“金子埋在土里依然是金子”啊,故結曰: “從今此竹尤難得!”
上一篇:景云《畫松》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杜甫《畫鷹》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