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康與之·望江南》康與之
康與之
重陽日,四面雨垂垂。戲馬臺前泥拍肚①,龍山路上水平臍②。渰浸倒東籬③。茱萸胖④,黃菊濕虀虀⑤。落帽孟嘉尋蒻笠⑥,漉巾陶令買蓑衣。都道不如歸。
注釋 ①戲馬臺: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南郊,相傳項羽曾在此操演兵馬,南朝劉裕也曾于重九時在此大會賓客。②龍山:晉桓溫在重陽日游龍山,會賓客。③渰(yān):通“淹”,淹沒。④茱萸:古人重陽登高插茱萸以避邪。⑤虀(jī)虀:物含水貌。⑥孟嘉:陶淵明的外祖父,東晉大將桓溫麾下的參軍,著名文人。蒻(ruò)笠:用嫩蒲草編成的帽子。
菊石圖 【清】余省 南京博物院藏
鑒賞 這首詞以幽默、諧謔而為人稱道,清沈雄《古<今詞話·詞品》下卷:“蔣一葵曰:‘康伯可從駕時,重陽遇雨,口占《望江南》有云:(從略)。高宗大笑,問之,伯可對云:此蒜酪體也。’”全詞的基調(diào)是滑稽調(diào)侃,卻達到了“俗不傷雅,謔不為虐”的藝術效果。
上片寫猖獗的雨勢。開篇點名了時令——“重陽日”,農(nóng)歷九月九日,是中國傳統(tǒng)的重陽佳節(jié),這一天,家人團聚,朋友同游,登高遠眺,賞菊飲酒,意趣濃濃。而此次重陽偏遇風雨,“四面雨垂垂”,寫出了雨的滂沱之貌,但這絲毫不減詞人的雅興,“戲馬臺前”“龍山路上”便標明了他的登高之志。西楚霸王項羽滅秦后定都在彭城(今徐州),并于城南山上構筑高臺,觀賞士卒操練、賽馬,此臺即“戲馬臺”;龍山,俗稱八嶺山,位于荊州城西北,即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城南青山河畔,南朝大將軍桓溫曾于九月九日攜賓僚在此山宴飲,留下了“龍山會”的千古佳話。作者此處提到“戲馬臺”“龍山路”并不是他登臨的實景,有他的想象和夸張在其中,之所以援引,渲染的是一種重陽登高的氛圍和情趣。
形容雨大、水多,作者的修飾語是“泥拍肚”和“水平臍”,用語極為平粗拙樸,不僅“老嫗能解”,而且“老嫗能道”,平凡的俚語卻與著名的典故結合,雅俗相融,相映成趣,帶給人一種別樣風味,令人耳目一新。“渰浸倒東籬”,承接“雨垂垂”“泥拍肚”“水平臍”的雨勢而來,也為下片的“黃菊”和“陶令”埋下了伏筆。東籬,因為五柳先生的偏愛而出名,陶潛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將菊花與東籬巧妙聯(lián)系,使之成了灑脫氣質(zhì)的象征。而今,又是重陽佳節(jié),主題自然是把酒賞菊,此時雨雖浸倒東籬,卻絲毫不影響作者的重陽樂趣,詞間依舊蕩漾著濃濃的暢然和適意。整個上片,緊扣“重陽”“雨”展開,詞人滿是玩笑調(diào)侃,也不乏征用典故,雅俗有致,做到宕而不野,疏而不放。
過片由“茱萸胖,黃菊濕虀虀”著筆,“胖”和“濕”繼續(xù)照應上片的“雨”。古代重陽登高時有插茱萸、飲菊酒的習俗,茱萸本是吉祥風雅之物,用以祈福、消災避禍,作者卻用一“胖”字帶過,他自謂此篇為“蒜酪體”不過也,不過“胖”字雖俗,用于此處卻別有一番滋味,讓人捧腹一笑,茱萸蘸雨的飽滿之態(tài)自現(xiàn),而作者的心情也自是欣然自喜了,此處絕沒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傷感與寂寞,有的是獨享重陽之樂的瀟灑與自在,雖有風雨又如何?
雨垂水漫,一派滂沱。“落帽孟嘉”照應上片的“龍山會”,據(jù)《晉書·孟嘉傳》記載,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年少時便負有才名,后擔任桓溫的參軍,頗受桓溫的倚重。一年重陽佳節(jié),桓溫在龍山大宴賓朋僚佐,飲酒賦詩,意興正濃,忽然大風驟起,吹落了孟嘉的宮帽,孟嘉本人卻毫無察覺,桓溫遂密令孫盛作文章以娛孟嘉,孟嘉卻提筆立就一篇,才思敏捷,文采飛揚,四座莫不嘆服,當天的宴會也在歡愉中熱鬧收場。“漉巾陶令”與上片的“東籬”相呼應,陶淵明嗜酒,“郡將候潛,值得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過濾)酒,畢,還復著之”(《宋書·陶潛傳》),后遂用“葛巾漉酒”形容愛酒成癖。李白《戲贈鄭溧陽》詩:“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盧綸《無題》詩:“高歌猶愛思歸引,醉語惟夸漉酒巾。”蘇軾《謝陳季常惠一揞巾》詩:“夫子胸中萬斛寬,此由何事小團團。半升僅漉淵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寬。”以上幾句都是用此典故,稱贊陶淵明的真率灑脫。
連孟嘉、陶潛這樣的灑脫之人都要“尋蒻笠”“買蓑衣”,雨的傾盆、瓢潑可見一斑,詞人采用了漫畫的手法,涂抹出他們二人的狼狽之相,最后以“都道不如歸”收筆,俏皮可感。作者此處以孟嘉、陶潛自比,大有調(diào)侃自己的意味,也展現(xiàn)出詞人的心靈追求與獨特志趣。南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記載:“慶元丙辰重九,風雨中,七兄約登高于神岡西,喜,因記康與之在高宗時謔詞云:(從略),為之一笑,與之自語人云:末句或傳‘兩個一身泥’,非也。”他之所以認為此版本不佳,是因為這樣就顯得粗淺而無余味,與前兩句對古人的雅謔得不到意趣上的銜接呼應,而“不如歸”還表明此刻詞人依舊未歸,作者的雨中之樂、雨中之趣、雨中狼狽都展現(xiàn)無遺,雨多,趣更多,作者化俗言為雅意,以妙語結詞情,用語清雋可愛,筆意搖曳生姿,余味無窮。(張雅莉)
集評 清·厲鶚:“蠻玉獅子綴來齊,九日花糕最可題,狎客陳詞天一笑,孟嘉陶令一身泥。”(《南宋雜事詩》)
劉永濟:“此詞,除滑稽外,別無用意。滑稽乃促成用口語之一原因,滑稽又為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中常具的性質(zhì),因之通俗詞多帶滑稽趣味。”(《唐五代兩宋詞簡析》)
上一篇:《兩宋詞·蘇軾·望江南》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金德淑·望江南》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