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滋華斯·水仙》中外哲理詩賞析
我獨自漫步,象山谷上空
獨自飄游的一朵云霓,
驀然舉目,我望見一叢
金黃色的水仙,繽紛茂密
在湖水之濱,樹蔭之下,
正隨風搖曳,舞姿瀟灑。
連綿密布,似繁星萬點,
在銀河上下閃爍明滅,
這一片水仙,沿著湖岸
排成延續無盡的行列;
一眼便瞥見萬朵千株,
搖顫著花冠,輕盈飄舞。
湖面的漣漪也迎風起舞;
水仙的歡悅卻勝似漣漪;
有了這愉快的伴侶,
詩人怎能不心曠神怡!
我凝望多時,來不及細想,
這美景的恩澤有多么深廣;
從此,每當我依榻而眠,
或情懷抑郁,或心緒空靈,
水仙啊,便在心中閃現——
那是我孤寂時分的仙境;
我的心情便歡情洋溢,
和水仙一道舞踴不息。
《水仙》是一首歌頌大自然,歌頌大自然與人性契合的浪漫主義杰作。全詩四節。第一節寫自己孤獨漫游見到一片水仙;第二節為水仙寫真;第三節寫水仙給我心靈的慰藉;第四節寫我和水仙契合交融,合而為一。四節層層遞進,最后達到意境升華。
華滋華斯用《水仙》藝術地表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我”作為人的代表,“水仙”便是具體化的自然。人和自然出現一種對比關系。“我”孤獨、憂郁象“一朵云”,空曠、寂廖、悵然之情躍然紙上;水仙卻萬朵千株,快樂怡然,在風中顫動,曼舞婆娑。由此引想開來,人處在工業化的社會里,煙囪林立,煙霧蔽日,商賈盈街,人聲鼎沸,為了生存,為了功利,人之間猜疑、忌妒、怨恨、傾軋,在創造財富中將自己異化為“物”,成為孤獨的“云”。詩中描繪詩人在雄偉磅礴、奇峰拔起的大自然中,在霧靄溶溶、風光旖旎,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湖區找到了慰藉精神的精靈:那大片大片擁擁簇簇迎風飛舞的水仙!塵世沸騰喧囂,大自然則和平寧靜;人的孤獨和自然的和諧,人的痛苦和大自然的歡樂形成鮮明的對照。不僅如此,人作為自然的組成部分,與大自然有一種天然的契合關系。從“我”見到水仙,喜愛水仙,到同水仙的交融契合,詩人要表現人的感情與自然的美是永久合而為一的思想。大自然的美讓人動心,給人慰藉、滿足,于是人的心同水仙歡樂起舞,達到物我相忘,交流融合。詩人認為人是富有感情、靈性的生物,他的熱情、靈魂、意志、內在的活力可以在宇宙和自然中得到回歸。這是膾炙人口的《水仙》留給我們的思想啟迪。
在藝術上,詩人以敏銳的審美感受力捕捉形象,展開想象, 創造意象。詩人的創作原則就是選擇大自然作為自己的歌頌對象,他認為在這種情形下人們的感情處于一種單純狀態,熱情少一些束縛,找到了渲泄的土壤。作者描寫的萬朵千株簇擁著的金黃色的水仙,如繁星閃爍在銀河上面,更增添了濃郁的詩意。“我”和“水仙”具象中隱含了“人”和“自然”的意象,在意象再造中,使人時時感受到作者裸露的真情的存在,領略到詩人敏銳感受力中所“映照出的自然界中最美最有趣味的東西。”
更具詩情畫意的是詩人用顯在的意象“舞”貫穿全詩。第一節詩人寫水仙在微風中起舞,第二節寫水仙“曼舞”,第三節寫水仙與水波共舞,第四節寫我的心同水仙翩然起舞。以舞構筑全篇,以舞層層推進意象的顯現,卒章顯志,服務于人與自然交融意象的創造。詩人一向把充沛的熱情作為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所有真正的好詩都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詩人以心意精神入詩,使《水仙》成為描寫自然中最美的一章。
上一篇:《涅克拉索夫·母親》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丘特切夫·沉默》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