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謝懋·憶少年》謝 懋
謝 懋
寒食①
池塘綠遍②,王孫芳草③,依依斜日。游絲卷晴晝④,系東風無力。蝶趁幽香蜂釀蜜。秋千外、臥紅堆碧⑤。心情費消遣⑥,更梨花寒食⑦。
注釋 ①寒食:節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從前有禁火吃冷食的習俗,后代清明寒食逐漸合二為一。②池塘綠遍: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③王孫芳草:《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對男子的尊稱。芳草,在古典詩歌中喻離恨。④游絲:春天蜘蛛等吐的絲飄揚空中,故稱。⑤臥紅堆碧:形容春天花草繁盛的樣子。紅指紅花,碧指綠葉。⑥消遣:消解,排遣。⑦梨花寒食: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梨花榆火催寒食。”
鑒賞 謝懋這首詞內容基本上和詞牌相符:“憶少年”。所寫的時間是暮春,是寒食節;所寫的地點是花園中;所寫的人是癡情的少婦;所寫的事是怨愛人久出不歸。
詞的上闋寫女主人公在花園中的所見。首句即是化用謝靈運的千古名句而來,卻不著痕跡。只不過現在已經不是早春,池塘邊的草已經綠遍,想必春意闌珊。古人常常用王孫芳草來比作愛人的別離,如“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唐王維《送別》)。也許因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女主人公是有所憂慮的,自己的韶華一點一點逝去,一如西山的斜陽,而自己等的人卻好像遙不可及,怎能不讓人心焦? 對遠方情人的思念與對時光流逝的感嘆,看似相異,其實是相通的。
“游絲卷晴晝,系東風無力”,寫的是晴天日間的景物。游絲細長而輕飄無力,和女主人公的情思恰有幾分相似,真切地表現了閨閣中的女子心中有怎樣的一股惆悵憂愁。自古以來,發出光陰短暫而寶貴的感慨的詩句從來就沒有少過,如晉傅玄《九曲歌》“歲莫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唐李白《惜馀春賦》“恨不得掛長繩于青天,系此西飛之白日”,《擬古》“長繩難系日,自古共悲辛”,又如白居易《浩歌行》“既無長繩系白日,又無大藥駐朱顏”等等。百年容易過,歲月不饒人。紅顏總有色衰時,切莫輕把光陰度。花有兩度重開日,人無兩度再少年! 東風,在這里和白日有相似之妙,但是更表示春天的美好時光。那空氣中飄蕩的、樹木間懸掛的游絲,你怎么能將這美好的春光挽留片刻?詞人在這里只是寫景,句句景語,卻也句句情語,女主人公的傷感情愫已經得到一定表現。
下闋起句還沒寫到女主人公,卻寫看似不大相關的蝴蝶、蜜蜂,其實這里面大有寓意。在古典詩詞中,常常可見以蝴蝶、蜜蜂借代情侶的情況。蝴蝶趁著幽香在花間嬉戲,蜜蜂也趕著時光在抓緊釀蜜,但是女子的情人,卻在遙遠的地方,不能和她聚會。秋千,說明這是在花園里,女主人公是在獨自蕩秋千吧。秋千蕩得高高的,讓她可以看見四角圍墻外更美麗更廣闊的春色。好一個“臥紅堆碧”,仿佛春色都是可以積壓起來的。其實,這美好春光已近尾聲。詞作至此未有對女主人公內心的描寫,最后兩句則見出作者手法的高妙。“心情費消遣”,因為愁苗種在心里,難以去除。最后一句傳達遞進關系,原來那天是特別的日子,寒食,就是寒食節,這天在古時全家老少是相攜踏青的。在這百草千花繁盛的佳節,踏青的人一定很多吧。而我卻因為你不在,不愿去游春,兩相比較,倍覺凄清,這是傷景,也是懷人。在眾人外出踏青游玩的時候,女主人公卻獨自呆在花園里,用刻骨的相思來化解孤單的寂寞。詞人把最關鍵的一點放在最后一句話中說,不僅解答了讀者的諸多疑惑,更讓人為這種幽絕深寂的內心而感動。
全詞簡潔優美,寥寥數語,營造了一種寂寥凄清的氛圍,到全篇最后才透露出女子的幽幽情愫,顯得尤為清新別致,獨具一格。(徐到穩)
上一篇:《兩宋詞·謝克家·憶君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柳永·憶帝京》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