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
江湖迥不見飛禽,陸子殷勤有使臨。
問我居家誰暖眼,為言憂國只寒心。
官軍渡口戰復戰,賊壘淮堧深又深。
坐看天威掃除了,一壺相賀小叢林。
(自注:務觀所結庵號“小叢林”云)
這首詩是曾幾寫給陸游的。用其韻,即步韻;奉贈,即恭敬地回答。陸游在四十多年后的八十二歲那一年,即開禧二年(1206)時曾寫過一篇《跋曾文清公(即曾幾)奏議稿》,其中說: “紹興末,賊亮(完顏亮)入塞時,茶山先生(即曾幾)居會稽禹跡精舍。某自敕局罷歸,略無三日不進見,見必聞憂國之言。先生時年過七十(按,時曾幾年已七十九),聚族百口,未嘗以為憂,憂國無已。于今某年過八十,仕黍近列,又方王師討殘虜時,乃不能以塵露求補山海,真先生之罪人也。”觀此節材料,曾幾寫此詩當在1162年——1163年之交。
詩首聯即扣題。迥,久久地。天地間長久不見飛鳥,是因為雪天嚴寒;而這里的“飛禽”,又可指鴻雁之類,暗含鴻雁傳書的故事,因此,不見飛禽,有無人問訊之意。七個字,既扣了詩題中的“雪中”,又為下句作了鋪墊:平易之中見含蓄凝煉。他人因嚴寒風雪疏于問訊,陸游卻殷勤地“數來問訊”,“略無三日不進見”,更見其難能可貴。曾幾是陸游的父執輩,又是忘年交,年紀相差四十來歲,故稱“陸子”。“有使臨”,是指這一次是陸游派人送詩來問候,這又扣了詩題中的“步其韻奉贈”。頷聯寫問訊的內容和自己的答復。“暖眼”一詞,是杜甫《別嚴二郎》詩中首創,與“冷眼”相對,即不冷眼旁觀,這里是慰貼情懷的意思。全句意思是:你信中問我在家里什么事最能慰貼情懷,我的回答是:縈繞我心懷的只有國事,而國勢日下的狀況使我寒心。“為言”,即替我轉告他,與上聯“有使臨”相呼應。此聯一問一答,如在目前,使人倍感親切。年近八十的老人,又“聚族百口”,不憂家事憂國事,拳拳的愛國情懷令人動心,難怪愛國詩人陸游四十年后還為之感慨萬千。頸聯緊承頷聯,把“憂國”、“寒心”寫得更為具體形象。宋軍在淮河一帶的渡口,走馬燈似的這支隊伍打了那支打,打了一戰又一戰,但戰爭的后果卻是金人的營壘在淮水一帶深入了又深入。“堧”,是江河邊的土地、城下的田地。“戰復戰”的結果竟然是入侵了又入侵,這怎能不令愛國之士寒心? “戰復戰”、“深又深”,這樣的句法,在律詩的對偶句中稱為“隔字疊”。在寫景表情上如無深切的感受,它很易陷于“滑易膚淺”的毛病。如江西派詩人黃庭堅的“野水自添田水滿,晴鳩卻喚雨鳩歸”,江湖派詩人戴復古的寫景名句“夕陽山外山,青水渡旁渡”,似都不免于滑易膚淺之嫌。而詩人此聯,由于傾注了強烈深沉的愛國感情,讀來卻于平夷流暢中見其深沉,頗耐咀嚼。尾聯表達了愛國老人的熱切期望和樂觀精神:等王朝的軍隊憑借天威把祖國山河打掃干凈的時候,我一定攜樽同您一起慶賀于小叢林。“坐看”,即且待;“小叢林”,詩人已有自注。全詩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不用典實,如數家常,卻把八十老人的憂國真情完全表達出來,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同陸游忘年之交的親切,充分顯示了曾幾詩歌“工夫深處卻平夷”的特色。
上一篇:《雪·歐陽修》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雪晴·鄭獬》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