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1),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2),冠切云之崔嵬(3)。被明月兮珮寶璐(4)。世溷濁而莫余知兮(5),吾方高馳而不顧(6)。駕青虬兮驂白螭(7),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8)。登昆侖兮食玉英(9),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10),旦余濟乎江湘(11)。乘鄂渚而反顧兮(12),欸秋冬之緒風(13)。步余馬兮山皋(14),邸余車兮方林(15)。乘舲船余上沅兮(16),齊吳榜以擊汰(17)。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滯。(18)
【譯詩】我少年時便喜歡這異服奇裝,老大時仍將這習慣葆揚。頭上的帽子總是高高地聳起,腰間的佩劍斑駁而修長。 帶上那珍貴的美玉和那夜光珠,骯臟的世界,我將高飛遠走,絕不回顧。把青虬與白螭駕在車,我將與重華游覽那瓊瑤的園圃。 登上高高的昆侖山頂,玉石的花瓣作為我的食糧。我愿與天地共壽命,也愿同日月共輝光。南夷這地方沒有人理解我,我渡過湘水,奔向遠方。 登上鄂渚的山顛,又向家山回顧,長嘆的氣息迎著凜冽的寒風。讓我的馬兒漫步在山坡上,讓我的車子停息在密林中。 乘著小船我逆著沅水而上,搖起木槳拍打著翻涌的江波。小船也倦戀故土而徘徊不進,搖曳著阻滯于深水的漩渦。
【解析】“與天地比壽,與日月齊光”并非屈子自我誇飾之詞,乃是其信念之象征。他的信念便是真理與正義雖遭褻瀆卻是永恒的。中華民族給予屈原以千秋萬代的榮耀,說明我們民族追求真理與正義的信念是堅不可摧的。屈子之靈魂,無須“招”之,自得安寧。
朝發枉陼兮(19),夕宿辰陽(20)。茍余心其端直兮(21),雖僻遠之何傷(22)!入溆浦余儃徊兮(23),迷不知吾所如(24)。深林杳以冥冥兮(25),乃猨狖之所居(26)。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接輿髠首兮(27),桑扈裸行(28)。忠不必用兮(29),賢不必以(30)。
【譯詩】早晨,我從枉渚乘船出發,晚上便到了西邊的辰陽。只要我的品性端方而又正直,放逐得再遠些又有何妨?到了溆浦我不知道奔向何方,七上八下的心啊,好不惆悵!幽暗的深林里杳杳冥冥,成群的猿猴竄居在樹上。一座座高山啊,遮天蔽曰,山腳下一陣陣細雨綿綿。霰雪紛紛,看不到邊際,濃云滾滾,連接著蒼天。可憐的是我的生活沒有一點樂趣,形影相吊,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我不能變心而隨便去推波逐浪,自然是貧窮潦倒,也不會有所善終。楚國的接輿只能是佯狂披發,放誕的桑扈也憑他裸體而行。忠貞的臣子從來不受重用,賢人橫遭磨難,管你什么才能?
【解析】“朝發枉陼,夕宿辰陽”,與猨狖為伍,與霰雪為鄰,屈子之處境何其險惡!然而他的心靈卻是“朝發軔于蒼梧,夕吾至于縣圃”,可見人的思想不是現實環境所能夠囚囿得住的。思想,自古以來就是自由的。這種思想的自由翱翔便是浪漫主義文學藝術的基石。有人說,藝術美乃是生活美的結晶。此言未必正確。多數情況下,藝術美乃是生活之丑的一種折光與升華,這正是藝術改造生活的功力。曹植、杜甫、李煜無不如此;拜論、雪萊、海涅亦屬皆然。唯其生活中有丑,藝術中才有美。倘人們都生活在伊甸園中,藝術恐怕也就不復存在了。
伍子逢殃兮(31),比干菹醢(32)。與前世而皆然兮(33),吾又何怨乎今之人(34)!余將董道而不豫兮(35),固將重昏而終身(36)!亂曰:鸞鳥鳳凰,日以遠兮(37)。燕雀烏鵲,巢堂壇兮(38)。露申辛夷,死林薄兮(39)。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40)。陰陽易位,時不當兮(41)。懷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42)。
【譯詩】伍子胥到底還是蒙受了禍殃,商代的比干更被人剁成了肉醬。我又何必怨恨今天的人呢?好人不得好報,古今都是一樣。我正道直行的信念將一成不變,受了傷的心啊,寧讓它永遠悽愴。
尾聲:鸞鳥鳳凰,已經越飛越遠,燕雀烏鵲,早已集滿庭院。露申辛夷死在錯雜的草木中間,腥臊之物被取用,芳香之物不得進前。陰陽易位,乾坤倒置,我生時地兩相偏。滿懷信念,無窮煩惱,朦朧舉步永向前。
【解析】“陰陽易位,時不當兮。”屈子實在懷著生不逢時之嘆惋。然而,倘若屈原生在南北朝,生在元代,生在清代,抑或——請允許我們胡思亂想下去——生在抗日戰爭時的中國,生在納粹時代的波蘭,試問,屈子作何感想?陰陽易位,是非顛倒,黑白不辨,本末倒置等等荒唐現象,豈獨楚懷于之世邪?此亦并非無稽之談,它告訴我們屈原的詩何以有雋永的藝術生命。理想對于人類來說是一個整體,這就是正義。雖則,正義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度有不同的涵義,然而正義的追求卻是一脈相承的。
上一篇:經典《海棠》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涉江采芙蓉》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