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玉樓春》·歐陽修
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秾艷清香相間發。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
此詞也是詞人臨別洛陽時創作的四首《玉樓春》之一。它的特色是融情于景,通篇都是借助景物描寫,抒寫內心的感情,打破了上闋側重寫景、下闋側重抒情的一般格局。
上闋首二句是對洛陽花事的總括性描寫: “洛陽正值芳菲節”點出詞人離別洛陽之時正值百花爭發、芳菲滿目的美好季節。“秾艷清香相間發”是對“芳菲”情景的具體補充; “秾艷”寫出了花的色澤光彩; “清香”寫出了花的芬芳醉人; “相間發”則把花的色香迷人作了綜合的形容。“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二句,則融進了詞人濃厚的主體意識,仿佛“游絲”與“垂柳”也具有相留或相送的人的感情。詞人借用這兩句景物描寫,寫出了他欲留而不能留、非去不可而又極不愿去的矛盾心理。
下闋首二句“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對洛陽美景與當地風情的進一步描繪,反映了詞人對行將作別的故地的無限留戀。“杏花紅處青山缺”一語最妙,它不僅寫出杏花如云的繁盛;而且也表現了一種透視性的視角——如果我們把滿眼的杏花從近處來作平視性的觀察,那么就確有“杏花紅處青山缺”之感,杏花擋住了觀察者的視線,豈不是有青山中斷、短缺的印象嗎? “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是詞人對別后凄涼情景的想象:今宵一別,孤篷遠去,相隨者只有天上的明月;在旅次的孤館中,也只有明月和自己相伴。這就更突出地表現了詞人凄凄不忍離別的依戀情懷。
上一篇:歐陽修《玉樓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玉樓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