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折桂令 嘆世(二首)·一
東籬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個池塘,醒時漁笛,醉后漁歌。嚴子陵他應笑我,孟光臺我待學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風波?
這首《折桂令》通過對隱逸生活的歌頌,表現對現實政治的不滿,作者把宦途的可畏寓于笑語之中,寫法別開生面,語婉意深,耐人尋味。
曲詞開首,先抒發人生感慨。“東籬半世蹉跎”,東籬是作者的別號,蹉跎指時光白白過去。馬致遠早年曾追求功名,但不得志,后來做過管理茶鹽的小官,也不能施展他“九天雕鶚飛”的才能,晚年退出官場,隱居杭州鄉間。“半世蹉跎”,可以說是作者前半生經歷的概括,同時也是他對仕宦生涯的醒悟。如今,作者看破紅塵,歸隱田園,過著清閑的生活,“竹里游亭,小宇婆娑”,就是他鄉居環境的寫照。
第二節接寫鄉居的閑適生活。“池塘”句是上節環境描寫的補充,后二句則敘說隱居的悠閑自得、隨意歌吹。漁笛,漁歌,指漁人捕魚時所唱的歌詞與曲調。作者從池塘的描寫上引出漁笛漁歌,表現他隱居悠然自樂的生活,“醒時”與“醉后”二詞,寫出這種悠然之樂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概括力強。
對這種閑適生活,曲詞的本意是要肯定和贊美的,但作者在第三節卻別出心裁,借古人笑語先予貶抑: “嚴子陵他應笑我,孟光臺我待學他。”嚴子陵即嚴光,東漢時人,曾與光武帝同學,后來光武即位,他隱居富春江,屢征不出。孟光,東漢梁鴻的妻子,她夫妻二人隱于霸陵山中,以耕織為生。臺,古代對人的敬稱,這里用在“孟光”之后,表示作者對孟光的敬意。意思是說,作者本想學孟光隱逸山林,可嚴子陵仍然笑話他。笑他什么呢?末節作出回答: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風波?”倒大,絕大、極大的意思。風波,借湖海風浪以喻塵世中的糾紛、患難。這樣大的塵寰難道還要躲避風波?這兩句雖是提問,實則是作答,點出了作者隱逸田園的原因,這就是仕途可畏,江湖多風浪呀!
全曲曲詞音韻流暢,構思巧妙,特別是中間兩句借古人笑語引出對現實的否定,使全篇更跌宕生姿,實在值得稱道。
上一篇:雙調·蟾宮曲(四首)·一·|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胡十八(七首)·七|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