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浣溪沙 壬子春,赴閩憲,別瓢泉》·辛棄疾
辛棄疾
細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朝來白鳥背人飛。對鄭子真巖石臥,赴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頌《北山移》。
這首詞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在信州上饒蟄居了十年之久的作者,于紹熙二年歲暮,忽然接到朝廷的詔命,委任他擔任福建提點刑獄。辛棄疾對于這次任命并不那么熱心,直到次年春天,才告別家人,到福建赴任。臨行前,寫了這首《浣溪沙》,描述了他此時的心懷。
上片寫景。辛棄疾對他的重新出任,并沒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快感,相反,他寫了這樣一個開頭: “細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杜宇,即杜鵑。相傳蜀王杜宇死后化為子規,其鳥鳴聲凄厲,能動旅客懷歸之思。這里說“送行”,是囑他別忘歸來之意,表達了作者未出行即思歸鄉的心境。“朝來白鳥背人飛”,白鳥,即沙鷗。沙鷗這些平時與他結盟為鄰的伴友們,在他臨行之際,竟也不忍相別,背著他飛走了。作者用杜宇鳴叫、白鷗的飛走,描繪和渲染出一種喜悅不足、凄苦有余的氣氛!
下片寫情。作者用鄭子真、陶元亮、《北山移文》三個典故,抒述了自己這時的心境。鄭子真: 《楊子法言·問神篇》: “谷口鄭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陶元亮,即陶淵明,這里作者是說,對于鄭子真、陶元亮這兩位祖代卓著名聲的“隱者”,自己已無顏再相見他們了。《北山移》,指《北山移文》,南齊孔稚珪的專著。對那些貪圖官祿的假隱士們,進行了辛辣的嘲諷。移文,是用于同級官吏之間的一種官府文書。“而今堪頌《北山移》”,如今,辛棄疾忽然覺得這篇著名的文章,好像是嘲笑他自己似的了。
其實,這都不過是作者的謙托之詞罷了,這首《浣溪沙》的實際用意,是對朝廷棄置他長達十年之久的一種憤怒抗議!因為這個差使,并不能充分實現他的報國初衷。
上一篇:柳永《河傳》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惠洪《浣溪沙妙高墨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