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李流芳·白門七夕》原文賞析
舊日維舟處,懸情獨柳條。秋風又京國,客思正江潮。長路有時到,歡期難再邀。徘徊望牛女,愁絕向中宵。
這是一首抒寫離情別緒的詩,其間深含憂國傷時之慨。原題下有小注“時將入燕”,可見系詩人天啟二年(1622)北上會試前夕所作?!鞍组T”,此為南京之別稱; “七夕”,即農歷七月初七夜,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相會。
首聯寫詩人七夕獨步江畔,觸景生情,懷舊傷今,字里行間透出凄涼落寞意味。也許是因為即將到來的離別勾起深深的留戀之情吧,詩人懷著尋舊的心思來到當年文友相邀、擊水中流、飲宴游賞時停橈系舟之處,凝目四望,憶中猶存的繁華熱鬧與歡樂情景已被冷寂空曠所替代,只有懸垂的柳條似乎還含情相迎,但也色衰枝殘,徒增人無限惆悵。風景異,人事非,一種深沉的失落感油然升上心頭。
次聯寫被秋風江潮激起的復雜情思。“京國”,指南京。“秋風”句不僅點明季節、地點,照應詩題,而且含蓄地傳達出內心的焦慮與憂愁。秋風蕭瑟,草木凋零,最易令人生發歲月流逝之感,功名未就,事業無成,年光卻一年年老去,這對于一位頗有抱負的人來說,無疑是十分痛苦的。同時,秋風又往往引發人的離愁鄉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這種深濃的離愁和曲折的心態怕是每一個離鄉背井的人都會有的。李流芳系嘉定 (今屬上海市) 人,萬歷三十四年中舉,其后“再上公車(指入京應試)不第”(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便??陀文暇??!坝帧?聞秋風,足見來此已久,離愁自會更深更濃。既然思鄉情切,便應及時歸去,但為了功名前程,卻要北上遠行,然而目下王朝衰微,時局動蕩,入京會試,前景又殊難逆料,這一切,怎不叫人憂思縈懷,矛盾萬分?無怪乎詩人臨風佇立,而對大江時,其愁思像江潮一樣洶涌翻騰,無休無盡了。
第三聯緊承“客思”二字,抒寫離別的深愁與對未來的憂懼?!伴L路”,指即將開始的北上求仕之行; “有時到”,表明詩人還是頗有自信心的。但是,他并不因此而感到高興。原因何在?下句便作了回答?!皻g期”,指友朋歡會之期,也指仕途遇會之期?!半y再邀”,即難以再度邀約遇逢的意思。北上幽燕,前途未卜,歸期渺茫,昔年的歡會生活將是一去不再來了??v然此去能夠中選,掙得一官半職,但朝廷腐敗昏庸,閹黨氣焰日熾,正直有志之士絕難受到信用,茍合求容又非心之所愿,前景終是一片茫然。這不能不引發詩人深重的嘆息?!坝袝r到”,“難再邀”,感情一起一落,對仗自然工致,又系以口語入詩,真切地傳達出復雜的內心情緒。
尾聯寫仰望銀漢,徘徊直到中宵(半夜)的情態,并以牛女情事作比,進一步生發傷時感事、無限沉痛的心情。在詩人看來,牛郎織女雖被天河阻隔,但一年一度尚能鵲橋相會,比之于人世間“歡期難再”,不知好了多少倍。經此一襯,再加之愁絕中宵的描繪,一個被離愁憂思所困擾的詩人形象便突現在眼前。
值得指出的是,李流芳雖然后來“絕意進取”,終身不仕,但“身雖屏退,不忘國恤(憂)……閹人猖披,往往中夜屏營(不安貌),嘆息飲泣”(見《列朝詩集小傳》)。魏忠賢作生祠,他不去拜,還說:“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這些都表明他是一位關心國事而素性正直的文人,產生上述憂思深嘆實非偶然,讀詩者應有會心。
這首詩語甚平淺而情卻深沉。全詩從獨步江畔起至徘徊中宵止,悉以“愁”、“思”二字貫之。通篇言愁而“愁”字篇末方出,后續一“絕”字,更突出了愁思之深廣,倒掩全篇,沉重有力。詩中“獨”、“又”、“正”、“有時”、“難再”等虛字用得十分精當,豐富了詩章意蘊,且使音節流轉,頓挫有致,讀來便覺唱嘆有情。
上一篇:古詩《袁宏道·登高有懷》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元好問·眼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