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鳳棲梧》·無名氏
無名氏
綠暗紅稀春已暮,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柳絮欲停風不住,杜鵑聲里山無數。竹杖芒鞋無定據,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樵子漁師來又去,一川風月誰為主。
這首詞的主旨在于表現暮春時節落拓無依的羈旅之愁。上片濃艷,下片疏淡。
“綠暗紅稀”從“綠”、“紅”二字見色彩之艷麗,而“暗”、“稀”二字,卻又給人以遲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調已由這四字定下,以下樂景、哀景亦由此發端。“春已暮”點明時節。“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句,畫感鮮明,形象優美,洋溢著生活氣息。“柳絮欲停風不住”句,仍寫暮春之景,卻使人在情緒上頓覺跌落。下句“杜鵑聲里山無數”正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渲染悲涼氣氛。詞的上片就是這樣通過對暮春景物的鋪陳描寫,由樂景引出哀景來。
下片,描繪游子形象,抒發羈旅憂愁。“竹杖芒鞋”正是顛沛流離、終日奔波的遠行人之寫照。“無定據”顯示這遠行游子的飄泊無依,同上片“柳絮”句遙相呼應。“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承接“山無數”,點明詞人立足點,即游子之所在。然后由“樵子漁師”來來往往,自得其樂,反襯游子之飄泊天涯。“一川風月”意味著夜的來臨,加重羈旅無歸之悲慨。“誰為主”與“無定據”及上片之“柳絮”句暗脈相通,進一層表現客身在外、無所歸依的心情。
全詞有一種濃厚的時代沒落氣氛,與南宋后期許多士人處境吻合。詞中寫景全是畫筆,濃淡相宜。樂景暗含遲暮色調,滲出悲涼來。樂景轉出哀景,濃重地渲染悲愁氣氛。寥寥幾筆寫景卻抓住羈旅特色,構成典型環境,表現主人公之寂寞孤單。全詞展現出一幅暮春風月、獨木橫橋路上、天涯飄泊圖來,富有情韻。
上一篇:柳永《鳳棲梧》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韓縝《鳳簫吟芳草》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