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武陵春·萬俟詠》春思李白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燕子飛來花在否,微雨退、掩重門。正滿院梨花雪照人。獨自個、怯黃昏。 輕風淡月總消魂①。羅衣暗惹啼痕②。謾覷著、秋千腰褪裙③。可?是、不宜春。
①消魂,靈魂離散。形容極度的悲愁、恐懼等。 ②羅衣,輕軟絲織品制成的衣服。③覷(qù),偷看。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
詞的上片借景抒情。一個“燕子飛來”,點明了時間,同時在讀者眼前展現了一幅春天的畫面:花開了,雨來了。而此時,粉紅的杏花開過了,火紅的桃花也開過了,如雪的梨花占領了春天,滿院到處都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停了,夕陽西下,帶著幾分寒意的落日余輝,也已經退去,黃昏來到了小院,使人感到更加的凄涼。層層的院門關閉,又剩下孤單一人。春天來了,主人沒有感到溫暖,而是寒冷;熱鬧的梨花開了,主人見了沒有欣喜與溫暖,反而把它當成了雪,更使人感到了凄涼。為什么?“獨自個、怯黃昏”。獨自一人,孤孤單單,從早晨到黃昏;從白天到夜晚,縱然總是火爐相伴,也無濟于事。在此,作者借景抒情,刻畫了主人內心孤獨與無奈、凄涼與悲傷的情感。
詞的下片主要寫相思的結局。輕柔的春風,清幽的月光,點點滴滴,一物一景,都讓主人忍受不了,傷心之至。看到心愛之人的衣服,自然是淚流滿面,悲傷不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怎能不瘦了小腰圍。“謾覷著、秋千腰褪裙”。這是女子相思的結果,更體現了兩人深深的感情。“可?是、不宜春。”盡管相思情濃,感情深重,但也要保重身體,尤其是在這大好的春季。結尾的勸慰,表達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更是與之心心相通的見證。
綜觀全詞,語言清新,刻畫細膩,構思新穎,注重音律,體現了作者的詞風。
秋千之戲,盛行于唐宋民間,秋千佳人也成為文人詩詞中常見的美好意象。例如晚唐的李商隱最擅長的《無題》詩之一:“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萬俟詠的“謾覷著、秋千腰褪裙。”在古代,秋千是佳人展示青春風采難得的一方舞臺,這時她們無拘無束、活潑快樂、大方自然,所以“背立秋千下”,更讓人覺得佳人楚楚可憐;“亂紅飛過秋千去”“秋千腰褪裙”,更顯出佳人的傷感無奈。在唐宋詩詞中,秋千佳人這組意象,不僅勾勒出一幅幅優美的畫面,更重要的是承載了作者對美的賞愛與呵護,對佳人的憐惜與同情。
●萬俟詠,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雅言,自號大梁詞隱。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哲宗元佑時已以詩賦見稱于時。據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記載:“元佑時詩賦老手。”但屢試不第,于是絕意仕進,縱情歌酒。徽宗政和初年,召試補官,授大晟府制撰。紹興五年(1135)補任下州文學。其詞多頌諛、風日之作,注重音律,構思新穎,風格淡婉工雅。原著《大聲集》已佚。近人趙萬里輯得其詞二十九首。
代表詞作:《昭君怨·一望西山煙雨》《憶少年·隴云溶泄》《憶秦娥·天如洗》《尉遲杯·碎云薄》《訴衷情·一鞭清曉喜還家》《三臺·見梨花初帶夜月》《南歌子·梅夏暗絲雨》《木蘭花慢·恨鶯花漸老》《驀山溪·芳菲葉底》《梅花引·曉風醉》等。
●武陵春,詞牌名。又名花想容、武林春。雙調,四十九字,平韻。以宋毛滂的“風過冰檐環佩響,宿霧在華茵。剩落瑤花襯月明。嫌怕有纖塵。鳳口銜燈金炫轉,人醉覺寒輕。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負五更春。”為正體。
乍暖還寒之時,在給人以希望的同時,也讓人感到了絲絲涼意。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這是一首表現思婦心理的詩。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作者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的春天景物起興。“燕草如碧絲”,是思婦的懸想;“秦桑低綠枝”,是思婦所目睹。作者把想像中的遠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畫面上,并且從思婦角度寫出,從邏輯上說,似乎有悖情理,但從“寫情”的角度來看,是可以理解的。試想:仲春時節,桑葉繁茂,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歸來;她根據自己往昔與丈夫的恩愛相處和對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遠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見到碧絲般的春草,也必然會萌生思歸的愿望。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丈夫春日思歸,足慰離人愁腸。然而卻感到肝腸欲斷。元代蕭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評述道:“燕北地寒,生草遲。當秦地柔桑低綠之時,燕草方生,興其夫方萌懷歸之志,猶燕草之方生。妾則思君之久,猶秦桑之已低綠也。”這一評述,揭示了興句與所詠之詞之間的微妙的關系。詩中看似不合理之處,正是感情最為濃密所在。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詩人抓住了思婦在春風吹入閨房、掀動羅帳的一剎那的心理活動,表現了她忠貞不移的高尚情操。春風撩人,春思纏綿,申斥春風,正以明志自警。
綜觀全詞,作者采用賦比興的手法,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段,創造意境,烘托感情,將思婦真摯感情以及夫妻之間心心相印的親密關系表現出來。同時諧聲雙關增強了詩歌的含蓄美。
春天,百花盛開、萬物復蘇,更增添了天各一方之人的孤單感,使思念之情更濃。“輕風淡月總消魂。羅衣暗惹啼痕”“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就是他們此時心理的真實寫照。
輕風淡月總消魂。羅衣暗惹啼痕。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上一篇:宋詞《桃源憶故人·韓淲》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水調歌頭·丘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