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滿江紅·辛棄疾》建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賦①
建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賦①
鵬翼垂空,笑人世、蒼然無物②。還又向、九重深處,玉階山立③。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④。且歸來、談笑護長江,波澄碧⑤?! 〖邀惖?sup>⑥,文章伯⑦。金縷唱,紅牙拍。看尊前飛下,日邊消息⑧。料想寶香黃閣夢,依然畫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約鐘山,長相識⑨。
①史致道:名正志,曾上《恢復要覽》五篇。乾道三年(1167)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沿江水軍制置使?! 、凇谤i翼”兩句,贊史致道像大鵬鳥展翅凌空,以傲視人世庸碌無為之輩。 ③“還又向”兩句,謂友人為朝廷重臣,國家柱石。 ?、堋靶淅铩眱删?,贊頌友人有復國之志。此用神話傳說女媧補天之事?! 、荨扒覛w來”兩句,說友人守衛長江,使江南局勢穩定。 ⑥佳麗地,指建康?! 、呶恼虏?,文壇領袖?! 、唷翱醋鹎啊眱删?,謂友人將奉詔赴京。日邊,帝王身邊?! 、帷傲舷搿彼木?,謂友人現在雖與山水為伴,日后終將入閣拜相。端的,果真,真個。鐘山,即紫金山,在今南京市東。
辛棄疾的這首詞是贈人詞。他飽蘸筆墨,熱情贊頌史致道,并通過這一贊頌來表達自己抗金復土的政治抱負。詞既用典故又寫傳說,寫得深沉而又豪邁。
上片作者以奇異的筆調,贊頌了史致道的偉略奇才、雄心壯志。首句作者就以莊子在《逍遙游》中所塑造的奇鵬鳥來比擬史氏。這不僅寫出了史氏的才華,更使全詞籠罩在一種雄奇飄逸的浪漫主義氛圍之中。作者借大鵬鳥凌空展翅,嘲笑人世間茫茫一片,諷刺朝廷無人,只有那些昏庸無能之輩。稱史致道(實寫自己)則要像女媧那樣“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即宋朝已經缺了的西北“半邊天”。這是他心恒系之的熱血之念,所有的飛騰幻想,奇情壯采,都是因為懷著這一沉甸甸的愿望。上片最后一句,在語氣上承接上文,但在境界上轉入現實,寫史氏充任江防前線的長官,使江南形勢得以安定?!罢勑Α庇职凳玖耸肥系牟湃A。
下片寫題中的宴席,表明史氏還是個文采風流的“文章伯”。雖是寫宴席,但卻淡化其熱鬧與豪華,盡顯史氏位高權重時的平常心和風流態?!翱础薄傲舷搿薄岸说摹钡仍~傳神地寫出了大人物的情懷儒雅和風流。
這雖是一首贈人之作,但作者卻巧妙地將自己的理想、抱負、熱情充實其中,使詞中不僅有人還有“我”,贈人之作能寫到如此境界,即使不談它在語言上的奇雄峻拔,也堪稱宋代同類詞中的上品。
●辛棄疾(1140~1207),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也是兩宋詞史上熠熠閃光的偉大詞人之一。字幼安,晚號稼軒居士,濟南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辛棄疾繼承了蘇軾豪放詞風和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傳統,進一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擴大詞的題材,幾乎達到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又創造性地融匯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各種文學形式的優點,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格?,F存詞600多首,是兩宋詞人中存詞最多的一位作家,著有《稼軒詞》。
代表詞作:《菩薩蠻·郁孤臺下清江水》《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清平樂·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永遇樂·千古江山》《南鄉子·何處望神州》《滿江紅·鵬翼垂空》等。
●滿江紅,參見第182頁相關介紹。
●“鵬鳥”所代表的意象充滿著神奇和高貴,飽含著悠遠和華麗,運用了這樣的意象,便使詩歌像是在述說一個古幽迷人的故事,抑或是憶戀一場七彩迷離的夢幻,凝結著特定的情感與生命意識?!谤i翼垂空”營造出了一種雄奇飄逸的浪漫氛圍。
生活在宋金對峙時期的辛棄疾,所寫的詞不再只是詞人的詞,而是作為一名愛國志士的心聲,他以赤誠之心愛著祖國,渴望為她戰斗,因此在他的詞中愛國思想與斗爭精神成為主要內容。
念奴嬌
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⒕猃報春翁幨?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云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全詞寓情于景,吊古傷今,筆調極為深沉悲涼。詞的上片主要以慘淡的風景,來表現自己吊古的傷感。“興亡滿目”中見到的所有風景構成了一幅毫無生氣的秋風落日圖。這樣的風景中,興亡的悲感特別濃郁,對國事的擔憂也特別殷切。下片詞人以歷史人物和典故表明主張抗戰者遭受壓抑的憤怒,寫得哀婉沉郁。作者從眼前景折回到歷史的記憶中。有對建立奇功的謝安的羨慕與贊賞、有對對立力量得勢的嘲諷、更有“碧云將暮”歲月易老,國事堪憂的感傷。這就是辛棄疾,被千百年的文人奉為愛國經典的辛棄疾。因為他的緣故,南京的賞心亭譽滿天下。只可惜他滿懷希望,換來的只是一生的痛苦。
辛棄疾也將這首詞作呈給建康行宮留守史致道,兩首詞都充滿著一種渴望戰斗的豪情,同時又表達出自己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對朝廷議和派排斥打擊愛國志士的激憤。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
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上一篇:宋詞《漁家傲·范仲淹》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玉蝴蝶·高觀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