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1),香霧空蒙月轉廊(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3)。
【解析】這是一首詠靜物的詩。詩人經過細致的觀察、提煉、加工,運用形象思維,把真景和實情交織在一起,創造了優美的藝術形象,表現了月夜海棠的情態和詩人觀賞海棠的心情。一、二句,東風輕輕地吹拂著,盛開的海棠花呈現出一種高貴端莊的姿態;月亮已轉離走廊,海棠花的陣陣濃香卻依然籠罩著大地。首句寫海棠開放正是東風和煦春光淡蕩的季節,點明時令。首先描繪海棠花的鮮艷和嫵媚。在這寂靜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映照著盛開的海棠花,輕風吹來,將海棠花的陣陣濃香吹得四處飄散,把夜霧都變香了,這是暗寫。三、四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詩人采用擬人和借喻的手法,把對花的愛惜和欣賞,作了夸張的修飾。人們都已經睡去了,海棠花會不會也“睡去”呢?極言他唯恐深夜海棠睡去,所以燃起蠟燭高照著花枝,快去欣賞這如同美女般的海棠花容。花姿、花色。燭光紅、花色紅,兩者映襯,別有情趣。詩人在這里暗用一個典故,借用唐明皇、楊貴妃故事?!睹骰孰s錄》記載,唐玄宗李隆基登沉香亭,要召見貴妃楊玉環一同宴飲。當時楊貴妃正宿酒未醒,高力士跟隨侍女把楊玉環攙扶而來,玄宗笑道:“海棠(指楊貴妃)睡未足耳。”(《太真外傳》)意思是難道妃子喝醉了嗎?“是海棠睡得不夠啊?!焙髞肀阌辛恕昂L拇核钡恼f法。本詩正借此意以喻海棠。所不同的是:玄宗是以人喻花,蘇軾是以花喻人。不過詩人用典是不露痕跡的,即使不明此典也不會妨礙對詩意的理解。這正是詩人技巧的高妙之外。結句:“故燒高燭照紅妝”。“花睡去”“照紅妝”的寫法,生動形象,又擬人化,頗富有人情味,故以海棠為題。
上一篇:經典《海上(其一)》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涉江》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