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念奴嬌①·朱熹》用傳安道和朱希真梅詞韻
用傳安道和朱希真梅詞韻
臨風一笑②,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山頭仙客③。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④,不關風露冰雪。 應笑俗李粗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爭似黃昏閑弄影⑤,清淺一溪霜月。畫角吹殘⑥,瑤臺夢斷⑦,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⑧,莫教容易披折。
①念奴嬌,詞牌名。 ②臨風,迎風;當風。 ③姑射山,山名。 ④殊勝,特別優美。
⑤弄影,謂物動使影子也隨著搖晃或移動。 ⑥畫角,軍中用的號角。 ⑦瑤臺,神話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夢斷,猶夢醒。 ⑧綠陰青子,指青青的果子。
這是一首詠梅詞作。借梅花抒發了自己在官場上失意的激憤之情和尋求超現實、超社會生活的清高孤傲的情懷。
上片贊美梅花的“真香純白”、絕艷殊勝的品格。迎風笑問:百花群芳當中誰最純香潔白?是無與倫比的、深處與塵世隔絕的姑射山上的仙客,那就是獨立無朋的梅花,在寒風冷露、冰天雪地的嚴酷環境中,傲然怒放,真心自保,以令人憐愛的絕艷美麗身姿展示出天然殊勝的景觀。詞人表面贊美梅花品格,實際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跡:在朝廷昏庸腐敗、自身遭受排擠的情形下,依然保持著清高孤傲的情懷,決不妥協。
下片寫桃李的粗俗輕狂,與梅花的品格形成鮮明的對比。“應笑”二字蘊含了詞人極其深刻的思想情感,那是對朝中像“俗李粗桃”的人的嘲笑、諷刺。“俗李粗桃”沒有別的本事,只會招引“狂蜂輕蝶”,賣弄風情,在黃昏中,于霜月映照下的清淺的溪水里倒映自己粗俗的倩影。“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這是詞人的想像,詞人一心想為國家效力,推行自己的“經界”思想,終于未能推行,這就如同軍中奮進的號角將息,“瑤臺夢斷”一樣,美好的夢想化為泡影。“綠陰青子”指青青的果子。“莫教容易披折”,是說不要披折了樹木的枝干呀!“綠陰青子”是代指朝中昏庸之人。結句實際上是對朝中昏庸之人的警告。
●念奴嬌,參見第92頁相關介紹。
●朱熹的主要思想:朱熹認為在超現實、超社會之上存在一種標準,它是人們一切行為的標準,即“天理”。只有去發現(格物窮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壞這種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欲”。這就是朱熹客觀唯心主義思想的核心。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時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勢吞并農民耕地,而稅額沒有隨地劃歸地主,至使“田稅不均”,失地農民受到更為沉重的剝削,階級矛盾激化。為此,朱熹提出“經界”,即核實田畝,隨地納稅。這一建議勢必減輕農民負擔,損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強烈反對。“經界”終于未能推行,朱熹憤怒不已,辭職離去,以示抗議。
前詞《念奴嬌》主要選取了梅花和桃李兩個意象,運用對比的手法形象鮮明地勾畫了兩個意象的不同特征,抒發了清高孤傲的情懷,梅,一直都是詩人的鐘愛。
漢宮春 梅
晁沖之
瀟灑江梅,向竹梢稀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風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惟是有、南來歸雁,年年長見開時。 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微云淡月,對孤芳、分付他誰。空自倚、清香未減,風流不人知。
此詞詠梅之孤高與環境冷落而有所寄意。詞中選取一系列色淡神寒的意象,勾勒一幅水墨畫,梅花骨格精神給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詞風格疏淡雋永,句格舒緩紆徐。
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襯,極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兩句,極寫梅的孤潔瘦淡。以下二句就勢寫梅之不得于春神,更為有力:“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風欺。”梅花是凌寒而開,其蕊寒香冷,不僅與蜂蝶無緣,連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輕失花期”。一言“東君不愛惜”、再言燕子“無情”,是雙倍的遺憾。“惟是有”一轉,說畢竟還有“南來歸雁,年年長見開時”,其詞若自慰,其時無非憾意,從“惟是有”的限制語中不難會出。這幾句,揮灑自如,靈動飛揚,筆力不凡。
下片化用林逋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野“江梅”的風流與冷落。
過片三句言“清淺小溪如練”,梅枝疏影橫斜,自成風景,雖村野(“茅舍疏籬”),似勝于白玉堂前。“傷心”兩句感嘆“梅妻鶴子”的詩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橫斜”之詩竟成絕響。“微云”三句,以問句的形式,言林逋逝后,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動,也無人能賞,只不過孤芳自賞而已。結尾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將梅之孤高自許的風流標格推向高潮,從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韻深長。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
以上兩首詞中都選用了梅花的意象。朱熹詞中,作者主要選取了梅花和桃李兩個意象,運用對比的手法形象鮮明地勾畫了兩個意象的不同特征,并且詠物不拘泥于物,不局限于表面的描寫和刻畫,在貼合其形象本身的描摹中能蘊含自身思想情懷的深層意蘊,不失為宋詞藝苑中的一株奇葩。
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
畫角吹殘,瑤臺夢斷。
上一篇:宋詞《念奴嬌·張孝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念奴嬌·汪晫》翻譯|原文|賞析|評點